最近读了一本书—《芙蓉镇》,这本书是于1981年2月由刚刚创刊的当代文学杂志,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小说描写了1963至1979年间中国南方农村的社会风情,作者古华,把自己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一部小说里,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
小说以某小山镇的青石板街为中心场地,“芙蓉姐”胡玉音的故事为主线,在其穿插一些其他人物进去,并由这些人物组成一个小社会,写他们的悲欢离合,透过小社会来写大社会,来写整个走动着的大的时代。小说有四章,共二十八节,每个人物之间,紧密而自然地互相连接,犬齿交错。
主要讲述了三年困难时期结束后,农村经济刚刚复苏时,胡玉音在粮站主任谷燕山和大队书记黎满庚支持下,在镇上摆起了米豆腐摊子,发了点“小财”,并用积攒的钱盖了一座楼屋,但却被李国香和王秋赦作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证查封,胡玉音被划分为“新富农”,随后,丈夫黎桂桂自杀,黎满庚撤职,谷燕山被停职反省。接着“文革”开始,胡玉音更饱受屈辱,在批斗和折磨中,受到“右派”秦书田的同情,两人结为“黑鬼夫妻”,秦书田也因此被判劳改,胡玉音管制劳动,幸运的是,他们都坚持,顽强的活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都摘掉了帽子,生活又回到了正轨,但王秋赦发了疯,每天凄凉地喊着“阶级斗争…”
小说并没有详细的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活动,进行刻画,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心地善良,勤劳朴实,热爱生活,渴望爱情的胡玉音,有政治才干,但心胸狭隘,嫉妒心强的李国香,见风使舵,投机取巧,十分势力的王秋赦,颇有文采,却被判为“右派”的知识分子秦书田,怀有热心肠的谷燕山…
小说中有两处令我颇有感触,一处是:“一个五大三粗、挑得百斤、走得百里的汉子,背脊佝偻了下来,宽阔的肩头,仿佛负不起一个无形而又无比沉重的包裹。”这一段是对黎满庚的描写,几句简单的描述,通过对比深刻的写出了文革对人的压迫和折磨。
还有一处,是对胡玉音的描写,“去批斗像去队上出工一样…斗油了,斗滑了,是个老运动员…”用一种幽默诙谐的语气调侃,极具讽刺意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胡玉音是坚强的这点让我十分钦佩,面对挫折、坎坷社会的种种不公平,她没有丧失活下去的信心,她把痛苦埋在心底,顽强地等待着这一时代畸形时代的结束,永远积极、乐观、向上,也启示我们面对挫折,困难,应该乐观积极面对。
小说《芙蓉镇》情节曲折,矛盾突出,在丑陋中反射出人性美,并揭露了左倾思潮的危害,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胜利,小说结尾,以县文化馆副馆长秦书田的一句话“如今,哪座大城小镇,没有几个疯子在游荡、叫喊?他们是一个可悲可叹的时代的尾音”结尾,给人以深思,意味深长,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