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蔡崇达《命运》有感
在命运的大手里,我们就像闪烁蹦跳的小生灵,它在高声笑话我们的微不足道,我们却拼尽全力与它抗争。读完《命运》久久不能平静,我甚至想过对每一章都写下读后感。
最开始看这书是因为微信读书推荐,读完一章之后因需要付费,遂网购了一本。继《皮囊》8年之后,蔡崇达写下了百万字有骨有肉有魂的《命运》,书里带着一种油然而生的悲怆,又满含乡土气息,出身闽南的他,整本书都融进了刻在骨子里的闽南文化。
水,神灵,语言,习惯造就了一方生灵,他是阿太眼里心里的“黑狗达”,阿太是他心中的阿太啊。我想大多数人都是害怕衰老和死亡的,人贪恋着生存和人世,但是99岁的阿太却渴望死亡,从观摩死亡到觉得观摩也是无趣,她在漫长的等待中已经无视死亡了。全文以五六代人的生活为支撑,讲了一部很长的故事。聆听故事是需要用心的,时光浮动心也跟踪躁动,能认真听长辈讲故事已经是一件很难弄可贵的事了。
我未见惯死亡,只看过很多死亡的“阵仗”,唯一祭奠的方式竟是想念,是忽然闪现的“他怎么就不在了”“我还记得他身份证上的样子”“以后再也见不到这个人了吧”,突然袭来的睹物思人,才让我真切感受到死亡是什么,是失去是开始。我开始认真思考何谓“命运”?命运是不是已经书写了一切,哪怕努力也改变不了结局?是不抗争了吗?
阿太从小被神婆刻下“无儿无女无人送终”论断,却由神灵送来了孩子,他们一起对抗命运,伺候土地种下地瓜填饱肚子,一起挤在狭窄的房间抵御黑暗和寒冷,直至最后,让阿太送走了所有人,让她失去又得到,得到又失去。
阿太曾与命运的叫嚣,与神辩论,与路人辩论,最后所获是无声的、无形的“失败”,其实人生的输赢不在于辩论的结果。人的一生真的很神奇,有人有充足的时间交代后事,有人带着许多未曾出口的遗憾倏忽收场。我的父亲曾被算命先生写下定论,说活不过62岁,在临近62岁的时候他开始惴惴不安,我曾试图安慰他,“那个人算得肯定不准,是骗人的。”父亲回我“你的大伯也是他算的,说他30岁就会去世真的就去世了。”我很愤怒,愤怒于算命先生的“泄露天机”,愤怒于我无从开导父亲,现在父亲67岁了,过了算命的“坎”,他再也不提“死亡”的字眼了。
阿太从60多岁开始观摩死亡,这样一种风俗真是很特别,好像死亡就是一场告别,告诉大家,我快死了,来跟我告别吧,哪知,死神有时候偏偏喜欢玩游戏,让睡在厅堂等死的人又健康地活了许久。
我们有太多爱而不得,太多擦肩而过的遗憾,有太多的疼痛,经过时间的治愈又可以往前奔走。“好多疼痛啊,接受了就不痛了,甚至琢磨得细一点,疼到最厉害的时候,心里会莫名地平静,像整个人悬浮在海里那样的平静。”接受命运的编排是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期的,可能大概一切说不通的东西,我们都会惯之以“命运”,这样我们就可以平静的喘息,安慰自己,我挣扎过了啊,只不过结果不如人所愿。有个朋友跟我说做生意一直失败,要赚钱是需要命运眷顾的,我开玩笑说何止是赚钱,人的一生似乎都被命运二字绑定了。可是,我们被按在哪个角色里是命运选择了,不是我选择了此种命运不是吗?
生活就是书中的“问的事何时死的事情,竟然回答我才开始活。”命运的齿轮总有被拨动的时候,我们大可放心往前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长成命运无法招惹的样子,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