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行者甘尼许希望让人们从自我、激情和感官享受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希望人们可以通过平静、自制、舍弃和接纳,通过心智的沉稳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获得解脱。要想获得救赎,遁世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摒弃自我即可。他说做事时不考虑个人私欲,能够净化心灵。责任是一种契机,能够让人湮没那个孤立的自我。
这里提到了摒弃、放下自我,可以理解为放下习气的束缚。
1
习气的束缚
我们太容易受旧习性主宰,即使习气带来痛苦,我们也以接近听天由命的态度接受它们,因为我们惯于屈从习气。
我们自以为崇尚自由,但一碰到习气,往往沦为它们的奴隶。
虽然如此,反省还是可以慢慢带给我们智慧,我们注意到自己一再掉入那不断重复的固定模式里,也开始希望跳出窠臼……
有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很多选择、很多习惯是坏的,偏偏要去做,这就是习气。
就好像一个人,他的脚被镣铐锁了很长时间,突然把镣铐解开,看他行走,还是带有被镣铐铐着时候走路的样子,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他才会恢复到正常人行走的样子,这就是习气。
2
志立而习气渐消
王阳明说:“志立而习气渐消。学本于立志,志立而学问之功已过半矣。”
王阳明十二岁时正式进入书塾求学,并由此确立自己成圣成贤的人生志向。有一次,他向私塾先生请教何为人生第一等事,先生按常理回答曰“惟读书登第耳。”王阳明却并不认同,他认为还有比科举登第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做圣贤。
立志之后,就要省察克治,“省察克治”就是反省自己、克制私欲邪念。
3
放下自我 承担责任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
习气跟自己时间久了就习以为自然了,不易被察觉。做事本身就是考验,过程中会发现内心的毛病、习气都会浮现出来。
放下习气的束缚,首先要接纳习气,放下对自己的评判、嫌弃、改变,然后把精力用到去实现真正的需要(比如自由)。
而不是对习气抗拒、不接受,那样只会内耗,消耗宝贵的能量;接受它,拥抱它,放过自己,从习气的背后看到自己真正的渴望、需要,然后在实践中去实现。
一定要积极投入到现实环境的磨练中去,不然停留在空想阶段,也无法做到。
摒弃私欲做事情可以净化头脑和心灵,而职责、责任是契机。正是在社会中,担负起自己的那份责任,让自己融入社会,服务他人,不再局限于小我,而是身处于更广袤的世界。
如果没有这份责任,人往往容易被自我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只盯着自己,自己的感受、利害得失、狭隘的思想,更容易自怨自怜,感到更多的痛苦,也容易因此变得冷漠。
毛姆的另一本小说《面纱》,女主人公凯蒂在来到遭受霍乱的湄潭府后,目睹了生活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之后,也选择尽己所能去做一些帮助他人的事情,以获得心灵的安宁和对自我的救赎,整个人的也产生了变化。
4
何为刀锋
《刀锋》这部小说通篇都没有关于刀锋的字眼。作者只在小说楔子处,引用了《奥义书》的一句话:
“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放下自我,接纳习气,整合自我,并非易事,这也是读者为什么欣赏拉里的原因。
对自我来说,这无异于“万丈深渊”
用这句话来形容拉里或许很合适:
别回头,身后的万家灯火都不是你的归宿,往前走,前面的万丈深渊才是你的必经之路……
彰人性光辉,即为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