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海上三坊七巷》读后感范文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3-21 08:28:08归属于读后感范文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海上三坊七巷》读后感范文

05

《海上三坊七巷》读后感

- 文  林英 -


看过贞尧仔老师的作品,包括他之前写的《番薯情》一书以及他作的一些曲子,无不饱含着浓浓的乡情,是我们许多福清人记忆中家乡的味道,让我们感觉非常得亲切。这次这本《海上三坊七巷》实际上也是一本充满浓浓乡情和家国情怀的书,只不过在写法上更加大气磅礴。

它的结构特点在于围绕着三坊七巷“因海而生”“向海而兴”“开海则强”这个历史原点,分“福地重人”“海国情怀”“船政风云”“沧海一柱”“惊涛巨变”“守望宝岛”“商海气象”等九个篇章一步步揭示三坊七巷的海洋特征与海洋精神。从书中大量采用的史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花费了相当多的精力做调查,查资料,看书报,或是走访原址,看三坊七巷的现貌。通过一番细致推敲,将三坊七巷这本书融入新的海洋文明。

《海上三坊七巷》描述的地点是福州,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书中除了还原那些历史现场,还原了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以曾经居住在三坊七巷一带的一百多个历史人物为对象,为读者描绘了一系列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群像,包括严高、王审知、蔡襄、林则徐、沈葆桢、陈宝琛、林觉民、陈衍、严复等。这些不同领域、不同遭际、不同性格的历史人物之所以能出现在同一本书里,除了他们的人生都曾与三坊七巷结下不解之缘,或许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都承载着中国在走向现代、救亡图存的艰辛探索中所必然留下的历史伤痕。作者花大量笔墨描绘这些历史人物,调动出关于这些历史人物的相关记忆,以及曾经有过的场景,牵出许多故事,它们关系密切,一同丰富并发展着三坊七巷文化。

在写法方面,我认为作者能够将这一百多个人物的叙事角度以及白话文和文言文切换自如,而且语言极简,足见他的写作功底之深,令人叹服!

此外,三坊七巷作为福州著名的旅游区,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在对这片古老街区进行抢救性保护以后,如今的它拥有了更多的荣誉和称号,留住历史的足迹,留住文化的根脉,留住乡愁的记忆,民族复兴的路上,就会集聚更多的力量。贞尧仔先生的这本《海上三坊七巷》能让我们更多地铭记历史,读懂这块热土充满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林英,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清市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荣获第十八届福州市读书月“读书明星”称号。)


06

《海上三坊七巷》读后感

- 文  月绮灵 -


在拿到贞尧仔先生的《海上三坊七巷》一书时被书名所吸引,同时心里也充满疑惑想迫不及待的去了解为什么是这个名字呢以及背后的故事。

翻开书共九个章节,其中七个章节都和海有关,第一,二章节先生用大量历史资料以及部分流传于民间的故事佐证了三坊七巷建于海上的缘由,使文本更加有据可查活灵活现,独特的写作手法让读者身临其境。避免纯粹历史文献数据带来的枯燥,又增添一缕趣味性。

魏徵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是历朝历代的官员选贤举能,大力发展城镇开拓生存空间,将所学用之于民生,开设港口,发展贸易,兴修水利治理水患,办学堂普及知识,培育出一大批人才精英。而他们耳濡目染,接受更多知识熏陶后立下“经国救世”之志。用自己所学,躬行用世,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经验使其用之于民。从林公则徐,左宗棠再到沈葆桢,他们虽无师生情分,但拳拳爱国之心渲染激励着彼此,心怀民众,保全中华版图。

沈葆桢的船政学堂为中国近代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严复、邓世昌、刘步蟾等开启中国近代化教育进程,揭开了海军发展序幕,而船政学堂和马尾海军各校培养的海军专业人才总数形成了所谓“闽系海军”成为中国海军主体。主导中国海军发展历程对海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从黄海海战,威海保卫战以来北洋水师的主要将领、福建船政的优秀毕业生邓世昌、刘步蟾等人为了民族大义、民族尊严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气节让人致敬。

历史的进程中布满了血与泪,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家国理想的信念而舍生取义,正因为如此铸就了民族气节,民族傲骨。变法图强,一代代人在这片土地上出生,施展抱负,走出去的人无一不是在历史的波澜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睁眼看世界,我们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硝烟背后是我们的先辈用生命拼搏而来的朗朗晴天。

多少走出三坊七巷的将领、多少福州儿女献出宝贵的生命,那破釜沉舟的勇气、宁死不屈的气节让敌宼胆寒,让国人敬畏。三坊七巷的人文精神生生不息,永远镌刻在我们福州儿女的骨子里,这是我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在新时代将它的故事颂扬,让后辈儿女谨记先辈的付出。在此深深地向贞尧仔先生表达敬意,感谢他用文字记录这些仁人志士的故事以及英勇事迹。

(作者简介:李亚琦,笔名月绮灵,陕西商洛人,暂居福清。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陕西省秦风诗词学会会员、福清市作家协会会员。)


07

《海上三坊七巷》读后感

- 文  张小红 -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将生活中的点滴感悟练为文字,以福州和三坊七巷为中心,从福州的自然条件切入,以“海”为线,辅以纵向的时间与横向的空间,从第一章的“因海而生”到第九章的“坊巷春天”,从先秦典籍到近代,把那些为福州奋斗过的、付出过的仁人志士,搜集了有关史实资料,以浅显朴实的文字,精湛的语言艺术,鲜明的风格特点,描绘了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往事,如《史记》一般,成功地“传畸人于千秋”。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这是一片三坊七巷、半部近代史”的历史逻辑,带领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所生存及生活着的这片土地上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是留给后世的激励和启迪,让世界看到更好的福州。

看起来平实的文章,其实颇具匠心。以第九章为例,短短的几百字,其中至少包含了三种结构,三种结构各有所重,彼此交织却毫不冲突,生动地描绘出三坊七巷的人间烟火与时代发展密不可分,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记得曾看过一句话:为什么我们要写作,因为我们有话说。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庆幸自己生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和平年代,也为自己能学着用文字来记录生活感到幸福。但与此同时,身为一个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人,又有着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正如鲁迅所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时代的反映。愿我们也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文字来见证这个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一切都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伟大时代。

(作者简介:张小红,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家庭教育指导师。)


08

读《海上三坊七巷》有感

- 文  郑琰 -


读完贞尧仔老师的《海上三坊七巷》,我很动容。动容于它细腻的笔触,丰厚的内容,以及史诗般的视野,动容于它为我们还原了三坊七巷这条历史星河,以及闪耀期间的点点风云人物群像。作者谋篇布局颇为精巧,在历史与时空之间,构建厚重;在建筑与人物其中,暗藏灵性;随文赋情,慷慨意气,令人感怀万千。

读完它,我不禁思考,引领了中国近代历史转型和前进的,为什么是三坊七巷,而不是其他地方。因为作为入海口城市的福州,它有着海的精神力量——包容、豁达,开放、大气;还因为向海而生的福州人,拥有奋起直追,革故鼎新的闯劲干劲;还因为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这些彪炳史册的三坊七巷人,身上有着沧海一柱的民族气节、家国情怀。海洋精神,是三坊七巷的历史底蕴,人文价值,更是它的精神坐标。

三坊七巷,是福州海洋文化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不仅包含了悠久的历史气息,还蕴含着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根与魂。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踏访三坊七巷时说:“保护好传统文化街区,就是保护一座城市的历史和文脉”。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明资源,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创作者,去关注,去创作,去传承发扬,去接续荣光!

只有文化自信,才有文化繁荣;只有贯通中华文脉,才能照亮复兴之路。                 

感谢《海上三坊七巷》一书,让们我看到一个人杰地灵、岁月如歌的福州古城,听到一段振聋发聩,风云变幻的历史故事。也让我们更了解身边的这片热土,更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希望我们的城市与我们每个个体,都能与我们的三坊七巷的先贤一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振奋图强,永无止息!

(作者简介:郑琰,女,福清融城中学办公室副主任,福清市作协会员,曾获福州市“读书明星”称号,获福清市诗词大赛成人组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