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谭旭东微童话》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1-01 09:04:55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谭旭东微童话》读后感


滴水见阳光


                    ——读《谭旭东微童话》有感

2019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从微博上关注到了一种被称为“微童话”的文学形式。盛子潮将微童话定义为:“以微博为载体,并主要依靠微博传播的一种儿童文学新文体。”后来,有作家将微童话的创作归纳为一个公式,即动物角色+儿童腔调+140字=微童话。再后来,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北方工业大学的谭旭东指出:微童话的“微”是“童话”的前置修饰语,因此它区别于一般童话的特点。它无需华丽的辞藻,最重要的是要有情趣,要有童趣。所以,微童话,要在微中见奇,微中见美,微中见真,微中见大。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可不可以把微童话引入课堂,助力于孩子们的写话教学,引导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欣赏、模仿、创作呢?我购买了一系列微童话集,有王一梅、冰波等人创作的《大自然温馨微童话集》、《大自然幻想微童话集》,有《谭旭东微童话》,还有一些微童话课堂教学实录等。其中,在《谭旭东微童话》这本书里,谭旭东创作微童话时,把握艺术的真实性、爱与希望的感染力和非功利性的认知感,让我更加爱上了微童话,想迫不及待地与大家分享。

01


把握艺术的真实性


儿童是一个奇妙的群体,他们天生喜欢幻想,能自由地进入想象空间,也可以悠闲地回到现实空间。而微童话,以其瑰丽的想象为儿童构筑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可以在这个空间里自由地放飞童心。

翻开《谭旭东微童话》这本书,这里的主人公都是小读者们平时喜闻乐见的小动物,动物森林就是一个小小的童话小镇,小动物们可以跟人一样吃饭、聊天、交朋友,这样的想象符合儿童的思维幻想,也满足了他们情感上的精神需求。可是,在这些拟人化的想象中,作者谭旭东并不是随意的天马行空,他高明地赋予了这些小动物人物性格特征、人类社会家庭的构成等。看,微童话里的小熊憨态可掬,小白兔善良可爱,小河马勤劳踏实,小猴子聪明机灵,大灰狼阴险狡诈……这些超现实的描写,符合这些小动物在儿童心中的认知,让动物的形象在读者的心中更加鲜活。


当然,单纯地塑造出小动物的性格特征还远远不够,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也别具特色地融入了现代生活的气息,在他的微童话中,小读者可以读到网购、快递、征文等与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情节。把这些现实生活牢牢地嵌进微童话之中,使得微童话不仅具有幻想性,也富有生活性。这无疑是在告诉小读者们,生活处处是童话,我们可以把想到的、看到的写成一则微童话,完全可以把自己变成微童话的主人。

如《向小河马学习》:

小河马认真写诗,在大树叶报上发表了很多作品,还在橡树出版社出版了诗集,受到很多读者喜爱。池塘边的癞蛤蟆很羡慕,也偷偷地写诗,可它不虚心学习,结果呢,写得乌七八糟的。它不甘心,就到小矮树报上买版面,刊登自己的作品。小青蛙读到后,对它说:“快去向小河马学习吧!”

《网上购书》:

小猪爱读书,猪太太每天都会抽时间给小猪读书。“妈妈,读读小熊的故事吧。”小猪对妈妈说。“好呀,我来找一找。”猪太太在书架上找了半天,还是没找着。“我去网上给你订一套吧。”猪太太马上打开电脑,上网订了一套《小熊的礼物》的图画书。过了两天,图画书到了,还附赠一个精美台历呢。

像以上两则微童话就是巧妙地将小动物拟人化,又把学校生活中的发表文章和家庭生活中的网上购书融进了微童话中,让我们真切地走进了一个把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有机结合的故事叙述空间。

另外,谭旭东还善于把微童话用故事链的形式呈现,如《春天的等待》这一章中,《河马诗人》、《向小河马学习》、《小河马学作词》、《小河马读书》这些微童话以连贯性的微童话不断向小读者展现了一头始终踏实勤奋的小河马的美好形象,通过不断的努力,成为了大家心目中喜爱的作家。这样的故事情节符合小读者的阅读期待,让他们产生了肯定自己努力的心理暗示,从而引起了小读者的强烈共鸣。

02


爱与希望的感染力


阅读过不少童话与微童话,发现凡是优秀的作品,一定是充满爱与希望的。儿童是一颗饱含爱意的种子,作为人生中感知能力最强的阶段,儿童的心理是极为敏感的,他们能感受到成人无法察觉的爱与希望。所以,当作家把自己对爱的内涵与理解倾注于作品中时,即使表述很微妙,小读者也能准确地捕捉到。因此,在认真阅读谭旭东微童话的过程中,小读者们一定会被微童话中流淌的爱与希望所感染。

谭旭东创作的微童话,传达了人世间的爱与希望,我把这些爱归结为三种不同层面的爱:对亲人朋友的爱、对陌生人的爱和对大自然的爱。其中,在《妈妈的爱意》这一章中,这三种不同层面的爱都有呈现。

1. 对亲人朋友的爱

《小河马的圣诞礼物》这篇微童话体现了小河马对朋友小松鼠的友情之爱,《田鼠妈妈的爱》、《兔妈妈讲故事》、《鸟妈妈回巢》、《妈妈的爱意》这四则则体现了小动物与他们妈妈之间的亲情之爱。如《妈妈的爱意》用一个温柔的吻简单轻松地告知了读者亲人之间那种不言而喻的爱。

《妈妈的爱意》:情人节到了,森林里挂满了彩色的丝带。小松鼠问松鼠妈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丝带?”松鼠妈妈说:“它们都是表达爱意的。”小松鼠又问:“那爱意又是什么呢?”松鼠妈妈在小松鼠的脸上吻了一下,说:“小宝贝,这就是妈妈的爱意!”“哦,我明白了。”说完,小松鼠也微笑着抱着妈妈吻了一下。

2. 对陌生人的爱

    《青蛙的歌声》表达了小田鼠对陌生人青蛙的赞赏;《歌声》传达了小女孩与小鸟之间的友爱;《给小鸟松子》则把对小鸟的关爱藏在喂小鸟吃松子这一举动中,小鸟的摇尾表现了对主人公小松鼠的感谢。

3. 对大自然的爱

《小雪花和小女孩》写的是小女孩热爱大自然的故事。

《小雪花和小女孩》:北风吹呀吹呀,小雪花飘到了一片落叶上,然后融化成一滴水珠。一个小女孩来捡落叶,看到了水珠,说:“哦,小叶子,你为什么哭了?是为离开树妈妈而伤心吗?”落叶没有说话,但小女孩把它捧在手心里,仔细端详着。一会儿,落叶上的水珠干了,它飘进了小女孩的眼睛,让自己变得更清澈明亮。

总之,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对于爱的书写,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作家谭旭东没有让爱与希望止步于微童话的原因。在短小、精悍的微童话世界里,小读者同样能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肯定与爱,也明白了应怎样爱他人,更要对自然热爱。所以,我们能在他的微童话里,看到蜗牛爬上树梢喝新鲜的露水,小动物趴在石头上悠闲地晒太阳,鹅妈妈在五月欣赏烂漫的鲜花……在这些描述中,无处不在地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仿佛被我们捧在手中,向自然万物奉献自己的爱心,并将这颗感恩的心传承下去,我相信微童话可以做到。

03


非功利性的认知感


如果说把握艺术的真实性和爱与希望的感染力使微童话具有审美功能,那么,微童话构建的“非功利性的认知感”让读者通过阅读获得了具有教育意义的价值内涵。

谭旭东认为,微童话的主题与内涵是没有限制的,在不损害文本魅力的情况下,看中审美空间的同时,也应给予微童话一定的认知空间。

《盲奶奶和小鸟》:小鸟飞到阳台上,发现一位老奶奶坐在椅子上。“哦,她好像没看见我,也许她很欢迎我。”小鸟张开嗓子唱起歌来,老奶奶抬起头来,似乎在寻找什么,但眼睛没有睁开。“她是一位盲奶奶!”小鸟想,“她一定孤独,一定很喜欢我的歌声。”小鸟猜对了,老奶奶喜欢小鸟的歌声,因为她的嘴角露出了微笑。这则微童话以其简单的心理描写,让孩子知道了即使年纪小,也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去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带给那些需要关爱的人快乐与幸福。

《给猪婶婶送大白菜》:兔妈妈中了不少大白菜,家里堆满了,也吃不完。“送几棵给猪婶婶吧,猪小弟可爱吃大白菜啦。”小白菜建议说。“这主意不错!”兔妈妈很赞成,马上就用大筐子装了六棵,然后和小白兔一起拉到猪婶婶家。猪小弟们正在门口的地里刨土呢,见小白兔来了,高兴得蹦起来。猪婶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送大白菜的人心里美美的,收大白菜的人心里甜甜的,所以分享爱是这则微童话的主题,小读者读完故事后,自然而然想做一个善于分享的孩子。

像这样具有教育意义的微童话故事在这本书中还有许多许多,《大白兔的问好》告诉孩子有礼貌的重要性,《小田鼠的暖窝》让孩子明白了助人为乐的欣喜,《小猪修房子》教会孩子们团结起来力量大,《小猪的豌豆花》让孩子们懂得了要想有收获,先要付出汗水与努力……当小读者在文本中读出了作者的智慧,也将自觉地转化为指导自己做事的准则,这些品质会在孩子心底逐渐沉淀下来。这样非功利性的认知感,难道不比传统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吗?

仔细品读《谭旭东微童话》,他创作微童话的意图非常简单,完全是童心使然,也是他创造精神的自然表现。微童话,能够以小见大,滴水见阳光。它的出现是童话在现代生活中形式多样化的必然趋势,我们应勇于接受并肯定其中有价值的成分,助力于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