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中国人的心灵》有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2-26 08:25:49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204手机版

读《中国人的心灵》有感

     这段时间一直在读鲍鹏山先生的《中国人的心灵》,每次读一本书,我总喜欢先看目录,而看到此书的目录时,让我很是惊了一下。仅“死亡”一词在标题中就出现了三次,更别说“感伤”、“花落”、“死”、“堕落”等词,不断地出现在章节标题中,顿时让我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伤”意。等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此“死亡”非彼“死亡”。

    什么是“死亡”?

    百度解释:死亡指丧失生命,生命终止,停止生存,是生存的反面。哲学上说,死亡是生命(或者事物件)系统所有的本来维持其存在(存活)的属性的丧失且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终止。

    而鲍鹏山先生说的“死亡”,应是一种生命的价值,情感的爆发。

    其实对于“死亡”我们不应当惧怕,因为它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死亡使得人的生命最终成为万物的一部分构成。

     诗人们更清楚这一点。诚如内向的、敏感而多疑、脆弱而怯懦的阮籍写出了他在面对世界时的惶恐与不安,写出他对世界的悲观与对价值的怀疑,写出了他在面对邪恶及其对正义的凌辱时的无奈与惶恐,还写出了他在自感无力时放弃坚持放弃尊严时的深深失落。在他的眼里,这世界是荒谬的,悲剧性的。他却仍没有“拼却一死、绝不苟且”的大勇气。

     然而,诗人作家们有着远超过常人的对生命意义的敏感性。他们总是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尤其是那些极具人文关怀,思想深刻的诗人作家,对生命、生存的意义的关注、要求和期待无疑比一般人强烈,他们对现世的期望也远远高于常人,正是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极大落差之间,他们比常人更脆弱、更敏感,或是绝望,或是逃避,他们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对生命的疑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正如屈子之死,源于他对君王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他的心里,有一个理想的社会存在,有一个理想的人生存在,他坚决认为一切都应该是合理的。从而对现实中的混乱无道,与他自己遭际的非道德因素觉得不可理解,从而绝不认可,绝不妥协,绝不让步。而当所有理想都已彻底破灭,他唯有用死亡,对祖国发出痛心的呐喊,对命运作出最后的抗争。

     生命是脆弱的,疾病、磨难都在吞噬着生命的坚韧,但他却在痛苦挣扎,在挣扎中寻找希望。每个人都拥有一次生命,没有谁的生命比别人的更尊贵,也没有谁的生命比别人的更卑贱。关键在于是否懂得生命的意义:畏惧生命的人,撑着不死,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成了负担;珍惜生命的人,懂得好好活着,生命对于他来说是恩赐。

返回读书笔记列表
赞赏支持

鎰熻阿鎮ㄧ殑鏀寔锛屾垜浼氱户缁姫鍔涚殑!

鎵竴鎵�
鎵竴鎵墦璧忥紝浣犺澶氬皯灏卞灏�

鎵撳紑鏀粯瀹�鎵竴鎵紝鍗冲彲杩涜鎵爜鎵撹祻鍝�

Powered by 閾剁嫄缃戠粶锛屽垎浜粠杩欓噷寮€濮嬶紝绮惧僵涓庢偍鍚屽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