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国文脉》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10-10 08:48:22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中国文脉》读后感

2021年的国庆节是中国人骄傲感和自豪感俱强的一年,因为祖国的伟大,滞留加拿大1000多天的普通公民孟晚舟乘国家包机回到家中;中秋之际,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到家中共话团圆;对外单边、多边关系取得良性循环……幸福满满的一句话: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强起来了。今年的国庆因疫情之故我也响应着祖国的号召,非必要坚决不出我大聊国。闲来无事,再次读起余秋雨先生的力作《中国文脉》,收获感依然满满,余先生用一种文化串起一部中国史。

再次回到多年前,自驾去青海。车窗外是绵延的山脉,高低起伏,各有其态。遍布林海的高山少不了几许裸露的山脊,却也不觉突兀,黄褐色的土壤与竹的墨绿相衬,颇有几分相映成趣的味道。这,或许便是一种脉吧?一种自然的脉,有起有落,或有断裂,却依然浑然一体。这,又多像余秋雨先生在《中国文脉》中所提到的文脉啊。不过是一个有形而一个无形罢了。

文脉,在余秋雨先生看来,便是一个减法。依我所想,所谓减法,便是由加法演变而来。如若没有余秋雨先生那般多的底蕴,没有巨人之肩的高度,便也不会有这文脉一说了,更无余秋雨先生那种手握斧钺大胆取舍的果敢与对文化的敏锐洞察之深刻。

全书带领我们穿越一个个朝代,抛弃了政治而领略各个朝代中的文化高地,它他的文采魅力均是惊艳绝伦的著名文人,探寻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生平,追随他们的足迹,直至今朝。而将这一切串联后得到的,即是余秋雨先生所说的“文脉”。

在中国古代,古董商人不知文脉,亿万富翁不接文气,十分正常。但,现在你试望一下,环顾四周,成功者大都想以文炫已,有些儒商为了营造企业文化,大兴千字文、百家姓,有些所谓学者不断显摆那些应该退出公共记忆的无聊残屑,像极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把远年的红肿当成艳若桃花。汉字形成大约在四千年前,文脉的原材料和主要成本也是文字。一众人普遍形成的共识是先秦诸子们对社会影响的巨大,历史贡献卓著,文学家庄子和孟子是第一等级;远高于老子和孔子这两位精神巨匠,原因是他们本人都无心于自身的文学建树,虽无心却有大建树。孔子的声音恂恂教言、浑厚恳切,有人间炊烟气,令听者感动,令读者萦怀,老子的声音是铿锵断语,如上天颁布下律令,使听者惊悚,读者铭记。他们俩的思想成为千年正统,他们的文风成了永久的楷模;第三等级是韩非子和墨子,他们是一种风风火火实干家的形象,用雄辩的逻辑造成简洁明快,有一咱阅读上的愉悦。中国第一个大诗人屈原,号称先秦时期文学的冠军,他的离骚连诗仙、诗圣也顶礼膜拜。屈原最不想看到的是秦国统一了天下,虽然秦皇为了统治焚书坑儒,斫伤了中国文化,但李斯的师兄韩非,心归于韩国,不想让秦吃掉,但李斯知道韩非的才华,想共事于秦。结果秦第一个吃掉了韩国,同门师兄李斯却因为辅助秦皇而成为秦朝文脉的一方高地,统一后为文学灌注了一种天下一统的宏伟气概,更为后人天拓了一种“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一种情怀。

中国文脉有一条主线叫作: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汉赋有一个让人不喜欢的理由,就是从汉代以后两千年间,中国社会时时泛起的奉承文化,都以它为范本。离它很近的有一个文脉动的高地司马迁和他的《史记》,他将中国历史人物化、生命化,通过对一个个重要人物的生动描写,写出了中国历史的魂魄,把千钧历史拔动起来而又滋润万民,只有最本色的文学力量才能做到,他以一已之力,横扫唐宋八大家。魏晋文脉分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在战火硝烟中接续文脉的曹操,你很难想像他一挥而就下就是一片汪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他用干净朴素凝炼的笔墨,以开阔的气势来写宇宙人生。第二段,是阮籍,嵇康两人,真正称得上“魏晋名士”。第三部分的主角陶渊明,他以自己的诗句展示了最鲜明的文学主张,戒色彩,戒繁复,戒深奥,戒典故,并创造了一种以“田园”为标识的人生境界,成了一种千年不移的文化理想。陶渊明为中国文脉增添了前所未有的自然之气,洁净之气,淡远之气。很多国人最是喜欢他身上这种悠然淡定的超然气息。

唐代文化上的繁荣,留下最壮丽的一篇。余老师心中唐代诗人的前四名,当属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唐代的文章,写的好的当属韩愈和柳宗元。

宋代文脉的高地只属于他一个人,这个人前半生是苏轼,后半生是苏东坡,他是一个全才,诗、词、文、书法、音乐、佛理,都很精通。尤其是词作、散文、书法三项,皆可傲视千年。排在他后面是是辛弃疾、陆游和李清照。

元代戏剧的出现,弥补了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一个重大缺漏。关汉卿、王实甫的出现,让中国可以立即在戏剧上与其他文明并肩而“毫无愧色”。

明清两代五百多年,中国文脉严重衰弱,还好有一部《红楼梦》以世界性的高度存在着,慰抚了五百年的荒凉。

中国近、现代文学,成就较低。现代作家之中,真正懂文脉的也就是鲁迅。

行走在这条文脉之上,领略文字的伟大,虽从不曾妄图将自己与文脉相接,但却深深地明白,文字仍在,文脉永存。中国文脉的基础,深深根植在每个中国人内心的中国之魂。

试想在一个放学后的黄昏,孔子和一群学生在小酒馆喝酒,酒过三巡,孔子说“以前看过的书,过段时间拿出来再看看,会有新的理解,还蛮有意思的,大家可以试试。”觥筹交错间,又是几杯过后他又说;“那位远方的朋友来到这里,就一起喝几杯吧!”远方的朋友来向孔子敬酒,孔子道:“实在喝不了了,跟你第一次喝酒,你不知道我的酒量,不怪你,但我实在喝不了了。”也许孔子就真的和我想象中一样,是个二不兮兮的可爱小老头吧。

现代文脉如此模糊,如此荒瘠,如何重新推进中国文脉?首先要从当代文化圈里逃出,滤净心胸,腾空而起,静静地遨游于从神话到《诗经》、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关汉卿、曹雪芹以及其他文学星座的苍穹之中。然后就有可能成为这些星座的受光者、寄托者、和期盼者。我们在等待……。

无论多少个朝代,多少年过去,文学依旧是人们表达、体现情感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从每个人出生开始,由身边人引导;上学,又转变为谈吐和作文;工作,又演变成论文存在;再过几年,它又成为你我抒发内心愁绪和欢乐的表达方式。就这样,文字成为证明国人生活阅历、文化内涵,抒发国人内心情感的几近唯一的方式。至此,我终于解开困扰我内心许久的谜题,明白在我心中文字才是文脉之基础。文字的传承,文化的传承,生命的传承,生生地担起了中国的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