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类及其象征》读后感——人格阴影/面具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10-19 07:51:27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人类及其象征》读后感——人格阴影/面具
 

人类及其象征

卡尔·荣格 等

不管多么忙,都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哪怕是一块不大的“自留地”。
前面已经总结了四个人类最重要的原型,母亲/父亲原型,阿尼玛/阿尼姆斯原型,本期再来两个——人格阴影/面具原型。(点蓝色字可查阅相关内容)

「人格阴影」

记得荣格曾说,与其做一个好人,不如做一个完整的人。然而拥抱完整的自我,追求内心的和谐与安宁,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阴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人都是有阴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具之下都潜藏着无数张面孔。

什么是阴影呢?是那些我们在环境当中不被允许做出来的一些行为称之为人格阴影。

我们人类的每一个人、每个个体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都会有大量的人格阴影,需要我们予以处理。

如果在生活中有人被逼着做坏事,他们的阴影就是善良的那部分,与人为善,和别人相处时能够非常的真诚,对别人也是以礼相待。但是如果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为了让自己表现的更加完美,非常的善良,会压抑内在的某些固有的冲动,我们的阴影就是内在的欲望。

当下的自我在不停的探索和了解过程中,有一部分是我们的自我不敢去探索和了解的,因为一旦去了解自我可能就会被推翻,当下自我存在的这些东西可能就被否定了。

阴影是我们的人格和自我不接纳的部分或者没有能力接纳的部分,但是它们又随时随地影响着我们。特别是在与自己同性别的人接触时,人们常常被自己和他人的阴影压倒。

在青春期的时候一个人内在阴影的爆发高峰。在青春期之前,我们接受了大量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教育、规则,到了青春期之后,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观点,而我们自己的这些观点很多的时候,和我们在青春期之前接受的教育、形成的理念往往都是有冲突的。所以说,在这个阶段我们会形成大量的人格阴影,这些人格阴影对于青春期的孩子造成了很多的困扰。

在梦和神话中,阴影以与梦者同性别的人物出现。书中列举了一个四十八岁男性的梦,梦中一个与梦者同窗朋友,化身梦者本人另一个方面的形象也许代表着梦者被忽视的享受生活的能力和他的外向性格的阴影。

当人们遇到他自己的“另一面”时,经常发生这个的问题。阴影往往包含意识所需要的价值,但它们存在于很难把它们融合到他的生活里的形式中。

这个梦中的阴影是内向性格的典型(一个过多地倾向于从外部世界退隐的人),而外向性格的人,则更倾向于外在对象和外在生活,其阴影似乎是不同的。

「人格面具」

人格阴影相应的是人格面具,虽然书中没有讲,但是纵老师做为拓展讲解,所以我也简单的分享了。

什么是人格面具呢?就是作为一个人到了不同的环境当中,会做出不同的行为、面对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行为模式。

比如说,见到爸爸、妈妈,我们是儿子、女儿的行为模式。见到老师,我们是学生的行为模式。见到比我们更小儿童的时候,我们所做出的行为模式就是一个大姐姐、大哥哥、阿姨或叔叔的相应的行为模式。

尽管原始的存储于我们身体内部的人格面具没有这么丰富,但是我们所有的后天的,在特殊的环境当中作出特殊行为的能力,都是在人格面具的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

人格面具对于一个人来讲,基本上不需要做出太多的努力,在这个环境当中就会自然而然的做出相应的行为,只是很多的时候我们自己都是没有清晰的意识到。尤其是在一些比较严肃的场合,我们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面具往往非常清晰。

人格面具直接给我们提供了不需要去刻意的装、刻意的去调整。也就是说人格面具是一个潜意识的行为,引导着我们在特定的环境当中做出特定的行为模式出来。

比如我们见到这个咿呀学语的小孩子,不自觉的蹲下来,会面露慈祥、微笑的表情、用一些比较幼稚的语言和萌萌的声音逗他们的行为,都是人格面具。

我们带着人格面具所压抑的背后就是阴影,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直戴着人格面具,阴影就会固化。

人格面具与人格阴影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就像老师之前讲到的西方非常著名的一个小说《化身博士》,我还特意买来阅读。虽然《化身博士》我用了三天匆匆看完,但是这个小说就是对人格面具和人格阴影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描述。主人公在白天是一个富甲一方、非常知名的慈善人物,同时也是一个医生,在周围人当中的口碑非常好。但是他到了晚上,就会化身为一个做各种各样非常邪恶事情的博士。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的人格面具和人格阴影之间,虽然不会像化身博士当中所描述的那么明显,但是,我们大部分的人格、阴影,都可能在一天当中会发生好几次的转换,在一个场景之下成为阴影的可能就会成为人格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