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天幕红尘》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11-20 08:39:04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天幕红尘》读后感
 

《天幕红尘》,这几年,读了好几遍,里面精彩的对白,也反复研读。因为个人见解的水平和能力,较作者豆豆低好几个段位,套用《天道》里面丁元英的话,就是:每次看,都有扒井沿看世界的快乐,乐过之后,都因体力不支,最后,仍是重新坐井观天。只能说,我每次于此书,都有所得,但是那种所得终究像借来的袈裟,穿在身上,并不代表真的有所悟。

这真是一种快乐的无奈。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很容易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地自我强化,最终固化成一套固定的思维模式,这时候,指望通过一本书、一件事,去提升、甚至彻底改变一个人,真的很难,至少于我如是,习气太重,涤除不易。所以,佛家讲修行,也悟道,即便棒喝顿悟,也是不愤不启,悟道之前,一定是有过长时间的彷徨。

每次读过《天幕红尘》,真的想写下点什么。可是,觉得力不从心,挂一漏万。但是,如果仅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只记下当下我的感悟,也是不错,得之于深,得之于浅,只在我个人。所以,我以一种膜拜此书的心情,写下个人所感。

一、关于《天幕红尘》。此书是豆豆政治经济小说系列的第三部。第二部,《遥远的救世主》,拍成《天道》之后,好评如潮,成了好多大咖每年必温习的一部电视剧,知乎上,关于《天道》的解读文章,不计其数。相比之下,第三部《天幕红尘》,知乎上讨论的也不算多,热度明显不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我看来,《天幕红尘》比《遥远的救世主》更精彩,更有深度,可能是因为作品的深度,会影响传播的热度,减少大众的欢迎度,所以,目前,还没有导演去拍成电视剧。当然,这种遗憾,倒可以成为一种期待,看看哪个导演、演员能够担纲,完成对这部小说的完美演绎。

二、小说所呈现的思辨,是精华所在。这是一部思辨色彩极浓的小说。要知道,无论是影视,还是小说,其中的对白,很难写,因为它直接反映着作品本身的主题深度和思想厚度。而《天幕红尘》中通过对话展现的思辨,不仅有可读性,还能让思维获得一种被启迪、被提升的快乐,这是最直接吸引我的部分。

比如,对意识形态的思考,对中国当下经历的成就与问题的思考,对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定位的演变的思考,对民主含义的思考,对中国美国未来的预判,对“实事求是”的内涵的思索,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思考等等,这一系列很深刻的问题,在主人公叶子农那里,他都已经得出了答案。这种思辨,令人折服。

叶子农,带着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曾专门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学说的诞生地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也曾入佛学院去寻求因果律的真谛,这些游学式的学习,与独立思考,最终让他形成了个人的思考体系。

这种体系一旦形成,就会达到如佛家所言:见相非相,就不会被表面的、现象的东西所蒙蔽,会更多的是用思想触及本质的、根本的、规律的东西。当一个人,“见相非相”的时候,就会生发出离心,不再陷于当下的“场”中,就不会再以个人的好恶、利益来判断是非,也不会被“相”上呈现的东西来左右情绪、影响判断。

除了“见相非相”,小说中还聚焦一个思辨,就是关于“见路不走”。这四个字,从字面上,就有禅偈语的魅力,这也是小说中,将叶子农从一个隐于市的自由人,拉进名利场的一个关键词语。这四个字,其实就是“实事求是”的另一种表达和解读,不唯他人之路,不唯权威之路,不唯经验之路,这就是“见路不走”的内涵。从大的来说,见路不走,很好地诠释我党带领我国人民所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内涵,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从小的来说,经营企业,经营个人的人生,要尊重路的存在,也要警惕对他人路径的依赖,穿别人的鞋,走别人的路,已有的路只是提供了一个选择,并不会提供复制成功的可能。

当然,叶子农的思想是一个整体的,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一个整体,这也体现在他讲的因果律上。通俗一点说,一切成功学的本质,都是虚幻不实的,因为从因果律上,它所列举的成功要素,并没有穷尽所有,只是列举一二,而因果律,是多因一果的,所以,仅仅复制、学习、借鉴其中一部分,并不能必然推导出他人的结果。

三、不做尘世的高人,要做自己的主人。每个人,大概都有一个高人梦,让自己洞明世事、洞察古今、洞悉未来,把纷扰的世事看成浮云,把尘世的尔虞我诈看破。其实,真正的高人,不是以做高人为目的,将自己困在那个目标上,就着了“高人”的相,着相了,就必然做事会产生轻慢等心理。

而真正的高人,是遇事有“不住一法”的智慧,要不离“事于道”这个本原,才会当下不杂、既往不恋,最为关键的是,要从自身条件出发,做自身可为、能为之事,脚踏实地,踏踏实实的走好当下每一步,这样才能走出自己的因果。

最后,附上几段文中经典对白:

1.你、我、世上所有的人,只要人性没有发生质变,就都是人的那点事,只是随着条件的变化以什么形态呈现而已,已有的日后必有,已行的日后必行。知道点,大惊小怪就少点,心态就平和点。


2.人嘛,活着就有麻烦,就得有担当。谁都不想有麻烦,也不是所有的麻烦都能躲过的。躲你能躲的,受你该受的,这就是生活。

3.每个人的活法不一样,有人靠鼓励,有人靠信心,有人靠真相,不是人人都需要弄通马克思主义的,也不可能嘛。宗教能给人心理支撑就是有用,人需要心理支撑,没心理支撑步都迈不开。人活着的过程就是寻找心理支撑的过程。

4.不往左看,不往右看,只看市场、顾客,只看你自己条件的因果。不以新旧论,不以跟别人一样不一样论,只以有效论,有效与否是唯一的取舍标准。凡左顾右盼的,大多是不清楚内在因果的,学个形,漏其神,很危险。人家的成功有人家的条件,人家的条件不是你可以悉数复制的,精髓不是学来的,是悟出来的,人家的内在因果不是你从外表看一眼就能具备了。

5.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大家都是人,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事实不是这样的,别人能做到的我不一定能做到,‘都是人’只是其中的一个条件,只有我具备了别人能做到的全部条件,我才可能做到,而事实上我很难悉数复制别人的条件,只有根据我的条件去做我能做到的,才是不脱离实际的。

6.见路不走不是让你非跟别人一样或不一样,是让你以结果对条件的需要去取舍。不唯经验教条,不是否定,经验教条也是从实践中得来的。你的预期果对条件有什么要求,你就去准备这些条件,不在意这些条件是新的还是旧的,也不在意是一样的还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见路不走。

7.这是个“场”的世界,有多少立场就有多少观点、主义。众生是立场的、利益的、好恶的,众生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出离立场的观点在立场的圈里是没地方立足的,因为没有‘场’可以让你立。

8.判断一种文化的利弊,如果不是以认识事物真相和接近事物规律的法理论,而是以东方与西方的方位论,以黄土与海洋的颜色论,以传统与现代的时间论……这就唯了,要么东方西方,要么黄色蓝色,要么唯心唯物,要么儒家法家,很多的,这个思维半径已经不足以有效判断事物了。讲唯本身就错,说唯已经有了一堆,再弄个唯心与唯物的统一就更错,那不叫统一,叫搅拌,就更一锅粥了。人陷在这个境里面出不来,很多事物就无解,不是所有的判断都适用非此即彼的。如果不以方位、地域、新旧为判断,而是以认识事物真相和接近事物规律的有效为判断,你就不在意它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