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人生笔记读后感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在峡江的转弯处"。
很早之前就知道陈行甲,直到最近才知道他写了一本自传题材的书,于是赶紧买来,上下班通勤时间看了一下。
全书278页,写的挺不错的,之前他被评选过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因为后来辞职,才有机会写出自己的一段经历,如果一直从政的话,大概率不会有这样一本作品面世,这也是这本书的难得之处,可以让我们管中窥豹。
每个人的观感,因为年龄,经历的不同,都会有不同,说几点我感触或印象深的。这本书我是先从中间看到结束,然后从中间看到开头。
第一,陈行甲非常善于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在刚到巴东县当县委书记的时候,非常重视网上的舆论,不允许当地宣传部门在本地论坛删帖,让当地人尽情吐槽当时巴东存在的问题,因为关闭了本地的宣泄渠道,这些人就会到其他公开渠道发声,而且主动和很多网友交流,对于互联网舆论阵地非常重视,更重要的是找到问题根源,很大程度化解了多年累积的矛盾,改善了巴东在全国的形象。从后来在巴东强力反腐中,也能看出他利用互联网给自己打气,借助舆论这种外部力量,强化自己的反腐手段,争取更多群众和上级的支持,拿出生死置之度外的勇气,而正好2013年开始中央大力打击官员腐败活动,这个时间背景很关键。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三峡》
第二,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脱产班这段经历,虽然写的不是很长,但是印象深刻。当时他已经是全县最年轻的镇长了,做出考研的决定,脱产学习2年,应该绝大部分人不会下决心。他备考了1年多,一边当镇长,一边备考,日常工作和下乡之外,晚上备考,经常都是凌晨睡觉,困了把脸埋在凉水里一会儿,这样的毅力和决心真是非一般人所能比拟。最终笔试勉强过线,但是面试第一,被成功录取。在清华读书这段时间,对陈行甲来说算是一个大的考验,为了不落后,每天都把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晚上跑完步写第二天的学习计划,也是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为后来他从事慈善事业埋下了种子。
第三,很好的利用一些不可预知的机会。从陈行甲身上看到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的实践例子。回老家时,最早在一家煤矿做统计员,当时县里要招商引资,需要翻译一些英文资料,县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找到县里的一个英语老师,对方开价800,这是1994年,有人想到煤矿上的陈行甲是大学生,平时订阅英文报纸,于是就找上了他,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翻译就搞定了,而且翻译的特别好,给他的200元补助也坚决不要,说是矿山公司安全排他翻译的,不适合收钱,3个月后就被调到了县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工作了两年多,就被调到县外贸局做副局长,当时他刚大学毕业4年,半年多一点被任命为县共青团委员会书记,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一件不错的事,让流失的上千名学生再次入学,继续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而且还专门制作了一个8集专题纪录片,台词他写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陈行甲比较敢于通过干一件具有轰动性的事情来创造社会价值,也锻炼了自己,从8集专题纪录片可以看出他对于宣传的关注。等他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当时的湖北省正好吸引人才,北京或清华的研究生如果愿意到基层工作,可以直接副县级,这次页赶上了。
第四,陈行甲和妻子霞的关系发展,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这个读起来让人比较感动。他们都是湖北大学学生,在大学期间互相产生好感,毕业之后互通信件,当时打电话还不是很多。毕业时,陈行甲回了老家,霞去了广州,因为异地的阻隔,导致感情难以维系,中间断了1年多的联系,后来陈行甲听说霞的状态不是很好,再次开始写信,有的时候,感情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尤其是霞放弃广州的工作来山区县找陈行甲,这个决定实在是难得。事实证明,在后来的岁月里,霞在家庭和工作中都给予了陈行甲巨大的精神支持,这一点是很多东西难以替代的,所以进入一段好的感情,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有了的,就是一种幸运,遇到对的人,坦然进入一段感情,经营好它。
这本书写的不错,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