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曾国藩最喜欢读的书》有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9-05 07:58:56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曾国藩最喜欢读的书》有感:透过日记窗口看曾国藩怎样读书

      虽然从古至今,国人对曾国藩之人,褒贬不一。但曾国藩的读书之愧,还是很值得借鉴和欣赏的。《曾国藩最喜欢读的书》一文,其编排体例为:一段导读、一则日记、一篇古文及其译文,后缀N条摘选的锦言警句。全书500余页,28万余字。
      大致翻看之后,以日记、古文为主体,共选编150则日记、150篇古文。在翻阅的过程中,我留意了曾国藩是怎样读书的。这包括读的方法、读的时间、读的书目、读的感想等等。
     一说读的方法。“读书”是个笼统指代。曾国藩日记中关于自己的读书,使用了阅、温、读、看、诵、吟、圈、写、借、选、批校、披点等,粗略的统计是:“阅”居首位;“温”列第二;“读”与“看”;“诵”有温诵、朗诵、默诵、背诵等;“写”以送人的有《石钟山记》、《丰乐亭记》、杜甫五律诗等;“圈”的是《史记》、韩愈杂文、《贾谊传》、《文三王传》等;“批校”的是杜牧、李白、韩愈的诗文。我对其中的“诵”读,是稍思考的:现在的文化世界里,不论是成人或孩子们,许多人已经不知道“诵”这个“有声”的读书方式了,还知晓这个文化遗产吗?
     二说读的时间。曾国藩日记,跨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在此期间,曾国藩先后任礼部侍郎、湘军统帅、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身在朝堂也好,军旅也好,地方也好,一定算得上“大忙人”。但他一直有时间,或者一直能够挤时间、找时间、抢时间读书。我发现曾国藩除了利用“正课”时间、“和平”时期读书外,还常常甚至主要是“夜阅”“夜温”“夜读”。我还注意到,除在室内阅读外,他偶尔也在“轿中”“船中”阅读。
     如:他“夜阅苏子游《策论》书说类数首。”他“二更三点入内室,温《古文论著类》,读《原毁》、《伯夷颂》、《获麟解》、《龙杂说》诸首。”他“夜阅《古文辞类纂》奏议类、书说类。”
    如:他“夜温苏子瞻各策,”他“夜写零字颇多,温《报任安书》。”咸丰九年十一月初七日,他“二更阅《左传》数篇。”
     如:他“夜又阅《湖南文征》。二更后,阅震川古文,遂并翻其四书文阅之。”他“夜阅《宗传》二程子一本,未毕。二更后,温古文。”等……
     三说读的书目。曾国藩读书甚多,可谓广泛涉猎、博览群书。书目有:《震川文集》、《荆公集》、《史记》、《汉书》、《楚辞》、《论语》、《阅微草堂笔记》、《欧阳文忠公全集》、《庄子》、《曾子固文集》、《左传》、《资治通鉴》、《文萃》、《古文》、《昌黎文集》、《文献通考》、《刘梦得诗集》、《湖南文征》、《孟子》、《辛稼轩集》、《战国策》等,既有鸿篇巨制,又有诗词小令。而且其中的若干书目或篇目,他并未止步于一“阅”了之,还经常“温”之、“诵”之、“写”之。
     四说读的感想。少有成段、成篇的“读书感想”类文字,大概是因日记的简约、流水特性所决定的吧。曾国藩对读书活动的“痕迹管理”,多以某年、月、日、时,读某书、卷、篇、页的极简方式体现。但还是有一些简短的“读书感想”类文字。从敬、静、纯、淡四字上痛下功夫,养得胸中一种恬静书味,
     梁启超直言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有人换了个说法,夸曾国藩“德比诸葛,功过萧曹,文章无愧韩欧。”毛泽东表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通过读书,把自己读成了大学问家、大军事家,其胆、其识、其才,其德、其功、其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读书。也许只可仰望,而高攀、无望达极。
    
     🍃有感:任何一个所谓的成功,包括曾国藩的成功,都是独特的存在,既无法复制,也未必需要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