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帝国读后感
银河帝国,作者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一位神一样的存在,并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去赞美和称颂他给这个世界带来的不一样的思路和想象,包括笔者最喜欢的星球大战,也是处处借鉴了他的长篇巨著里面很多的内容。
当然他的机器人的三大定律可能更为人耳熟能详。
一部很经典的电影《I,Robot》也基本上都是按照他的小说所定下的基调讲的故事,可以说关于未来的人与机器人是什么情况,我们现在所有的猜测,影视作品以及故事基本上都是在他定下的这个框架内做展现。
题外话,我所知道的两个Isaac,一个是他,另外是牛顿,看来如果各位看官希望自己的娃以后可以在学科或者学术上有所建树的,这是一个不错的名字
虽然早早就听过这本书,也看到过很多次,只不过在无数次的错过以后,因为这本书成了七年级下学期的必读书目之一,所以还是没有逃过,于是就趁着娃的寒假,拿起来看看。想想以前还是学生的时候看的书并不多,现在却怎么都逃不过去了,真的是出来混,怎么都要还上。
然后就下单买了书,在书到之前,娃和他们的同学们以为的银河帝国只是这样的
当的书到了以后,娃看到的银河帝国是这样的
等翻开书的最后一页,看到作者的作品简介时,基本上已经无法形容了
当然好消息依然是,必读书目的要求只是看第一本而已,不过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坑,于是为什么让自己不要弃坑,决定每看一本就写一篇读后感吧,就这样有了这一篇公众号。
书归正文,会涉及到书本内容,不喜欢被剧透的,请勿往下看。
其实银河帝国和我们地球以及一个国家的情况都差不多,只不过相对于地球和一个国家,放到银河系,空间范围够广阔,时间跨度也够长,能发挥的内容更多,也没有太多的局限性。所以故事一开始的大背景就是一个王朝的末期,当然按照心理史学专家谢顿的理论就是还有300百年的寿命,这个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很多朝代都还没这么长时间,但是对他们来说已经是迫在眉睫了,但是谢顿也指出,不管怎么努力帝国的倾覆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桥段是不是很熟悉有没有《万历十六年》的感觉。
于是他向帝国提出了为了保护人类文明的科技和火种,要集中各种科学家出一部百科全书,为了不让他继续“妖言惑众”“危言耸听”“蛊惑人心”帝国居然就这样答应了,于是在帝国领土的最边缘的一颗星球上,建立了一个纯学术的基地。而所有的故事都是从这里开始。
你很难想象,一上来就过去了五十年,你以为的主角早已不在人世,而你以为你见到的这个哈定市长会引领着基地走向辉煌的时候,又是三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除了感慨这种写故事的方式与平时看的书有很大的不同以外,不禁地感慨于在浩瀚的宇宙,在漫长和永不停息的时光面前,所有的人或事物,只不过都是惊鸿一瞥,沧海一粟,最终回归虚空。
第一部的结尾,基地的人们开始面对他们第三次的危机,不知道这次他们会怎么样去解决,虽然在书的结尾也已经提出了解决的方案。所以等这篇文章写完,就要马上开始看第二部了,当然比起眼前的危机,笔者更在意后续一系列的问题和故事的发展,究极能不能像他们说的一样,在帝国覆灭以后,把银河系的混乱在十个世纪之内结束,对一个星际帝国来说时间很短,对于人类来说,时间却足够的长。
整本书大致就是这样,其实国外的作者对于政治斗争,政治策略的描写,和我们比起来,还是略显稚嫩,可能也是因为这本书成书比较早,我们用现在的眼光去看会觉得作者对政治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包括对未来科技的描述,在我们现在看来都已经不怎么先进,不过跳出这些,整个构思和写作方式确实跳出来常规的思维方式,笔者非常喜欢。
第一部就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