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桑身上让我最难忘的是“药寮”那章,讲述的是温幼菊老师在桑桑身患绝症时,送给他一份珍贵的礼物----两个字“别怕”。我发现这两个字,如一把利剑,帮助桑桑和病魔抗争,也提醒我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无用的恐惧上。我体会到这两个字给予他面临绝境要平静心情,要忍耐,要有勇气,要抱有康复的希望,最终不被病魔吓倒,战胜病魔。我为桑桑成功度过了人生最为艰难困苦的关口而高兴振奋,从心里长舒一口气。桑桑的经历深深感动了我,“别怕”这两个字也深深震撼着我。
文中的杜小康也如此打动了我。这个曾是油麻地首富的儿子,因家庭变故,成了读不起书的穷小子。但人生的挫折反而激发了他“别怕”,勇敢和命运抗争的斗志。荒无人烟的大芦荡里放鸭,恶劣的环境,孤独饥饿,他告诉自己“别怕”。悲伤发怒没用,坚持下去。我心中对他肃然起敬,心口一股暖流激荡。我佩服他的勇气,被他坚强不屈的精神折服。
细马是继杜小康之后最坚强的孩子。他有事自己扛。他在养父去世养母病重时,自己一人撑起了这个家,白天放羊种树,晚上陪护养母。我脑海里时常浮现出细马消瘦的身影出现在黎明的山坡上给树浇水,在烈日下追赶着羊群,在暴雨下泥泞中跌倒再爬起。我一下想起上羽毛球提高班时遇到的困难,运动量加大,开场体能训练加强,把我累得浑身无力,嗓子眼充血,不想再参加了。但这时我看见比我优秀的人还在坚持训练,我心想我也不能轻易低头服输,鼓励自己一定要坚持住,后来经过努力练习和坚持不懈,我突破了自己。
我们现在的生活平静安好,几乎没有风浪,如果换做我是细马,我还真的能像他选择坚强,告诉自己“别怕”吗?
读完了《草房子》,我明白了,童年就是一间草房子,它让我们想起温暖、纯真无邪、友善关爱。我也在此书陪伴中成长了。
爸爸读儿子的读后感之读后感:
《草房子》这本书是我推荐给儿子读的,儿子是在五年级寒假中读完的。我并没有要求他写读后感,是因为学校的作文作业中有要求写有关读书的作文。因此,儿子写了这篇。
儿子的这篇读后感,我觉得要从文笔的方面看,还有些语句可加以润色和调整。但我保留了他的原汁原味。回想当初姐姐的那篇读后感,写作文笔方面要比弟弟的细腻和优美。而儿子的文风又给人一种直截了当、荡气回肠的味道。
最重要的,是儿子从书中获取到的感受和收获。正如儿子在文中写的“我们现在的生活平静安好,几乎没有风浪”。是的,现在的孩子们在顺风顺水中长大,一切都由家长照顾和安排的妥妥的,无论是从心理和身体上都很少受到过挫折。而一旦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孩子们能否经受的住?是否知道该如何应对?
“别怕”,这两个字深深地触动了儿子。“别怕”支撑着桑桑战胜病魔。“别怕”让杜小康从容面对命运的转折”。细马一个人在默默撑起一个家时,他心中一定也有两个字“别怕”。
我希望儿子能够因此而懂得,人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他能够再次想起《草房子》这本书,书中的桑桑、杜小康、细马,那份曾让他在心中留下的触动和感受能指引着他如何去应对生活,这就是读书的作用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