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白鹿原读后感14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8-15 09:12:10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白鹿原》读后感

历时一周,读完了人民文学的《白鹿原》。

当看到又想象到鹿子霖死在一个初冬的寒潮晚上时,全书完,不知道鹿子霖在死亡来临时是否像书中的原上的其他人物临终时突然的正常一样,尽管已经屎尿不分。眼前是否闪过了他的一生,家族的一生,以及白鹿原上的一切,所有他经历过的厚重。

不得而知。

当合上厚厚的这本书的时候,我久久不能平静。每天读一部分的时候,总想着要读完,当读完的时候,竟失落至极。现在人们评价一个小说好坏的依据就是看结局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人人都向往美好,美好从来转瞬即逝。一如白鹿原上平静的时光。

是的,白鹿原上是不平静的。几乎整本书,整个白鹿原都被宗族,礼数,传统,爱恨,情仇交织辉映,每个人物鲜活饱满却又只是原上一小段岁月中的尘埃,虽不起眼,却也参与了白鹿原的历史。

这是真正的黄土高原上村落间鲜活的宗族生活。农耕生活中的时令节气,宗族中的礼数教义,家庭中男尊女卑,同族同族间每家每个人的光景盘算、、、、、、每个乡村都是这样一辈辈传下来,变得厚重,变得可口口相传。犹如年年耕种的黄土地一般,多少年不曾改变,却又年年长出新的庄稼。厚重继续承载这一方风水。

对应节气的时候。天空,太阳,白云,麦穗,街巷,甚至屋檐上的砖瓦都在跃动着美好,陈忠实老先生的文字中有一种跳跃的神态,无论面对时令,瘟疫,年馑,甚至威胁,死亡。这种跳跃的神态总能把当时当刻包括天地四维中间包括人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一一跃然纸上。

可以说,从古至今,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个个白鹿原串联起来并并排铺展开来的。无论多么光彩的记载文字,底色仍然来自于最基本的广袤的土地上一个个原,一个个梁,沟,川。一个个平淡的村庄,宗族,家族,一个个真实有血肉的来过这个世界的人。

面对情欲的欲火中烧,欲罢不能,面对利益的暗中盘算,背后插刀,面对礼教的无言忍受,忍辱负重,面对饥饿的多重抉择,本性暴露,面对新思潮的贸然突进,裹足不前、、、、、、面对公婆,儿女,兄弟,丈夫,媳妇,朋友,亲家,同僚,信仰,利益等等所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

一切的一切都是作为人在现实中的最优抉择。从这方面看,每个人的活着,死亡或许都可以说的通,因为基于生存的需要,本能的需要。不得不做出选择。而趋利避害也是人之本性。原上的人除了老天爷的年馑以及不明不白的瘟疫之外,剩下所有的事情,都由每个人参与,每个人承负。

白鹿原是一个缩影,跨越几个时代的农村样本,大清朝到辛亥革命到北伐战争到国共合作到抗日战争到三年内战到新中国成立。对于农耕人讲,谁坐江山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自己的土地和不必要的麻烦,一句话,活着。对于朱先生讲,谁做皇帝不重要,重要的是先贤至圣的教导是立身之本,教化之基。哪怕世界污浊如汪洋,自己还得清澈透明。对于女人们讲,儿女出息多大不重要,重要的是无病无灾,平淡度日。朴素的生活态度一直是农村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生存法宝,不蹦跶,脚踏实地,做多少吃多少。

对于年轻人则不同,新思想成为他们反抗父辈的动力,甚至不惜抛家舍业,反目成仇。原来除了宗族的礼教之外,还有更自由更开放的思想相比之下,显然靠三纲五常抵不过新思潮的浪涌。是的,世界翻篇了,工业革命了,有主义之争了,到底什么才是主义,主义是人说的还是天理,没人说的清,相反多少年轻人在舍身取义奔赴主义的路上前赴后继。所谓主义是何?

其实也正是有了一辈辈不愿接受传统的年轻人,才使得历史的车轮一道道辙的走了下来,只不过有的成为了车辙,有的成为了车轮。最后又成为了一个个家族炫耀门庭的说词。

白鹿原上的女人们是伟大的。这个伟大只能现在说。在旧时代或许就应该是那样,唯父母是从,唯丈夫是从,几乎没有自己的地位。做饭,生娃,干活,孝敬公婆,养育子女,一条无形的脚链束缚着他们的一生。可以说,没有女人,就没有白鹿原。但白鹿原上的人却不善待女人们,女人们只是生娃的工具,一如耕田犁地的黄牛一般。女人们只是端饭提尿盆的奴婢,男人们用十几袋粮食和十几捆棉花就可以得到一个女人的一辈子。不会生育,可以休掉。如果死掉,也仅仅是两块薄板匆匆埋掉。乱世女人一斗米,此言不虚。极少有女人能够挣脱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