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安的荔枝》有感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长安人要吃岭南荔枝,该怎么办?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天宝十四年,长安至岭南绵延曲折五千多里,中间不乏雄关险隘、逆流险滩,空手走一遭正常都得一个月。但是,当唐玄宗要求将“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的岭南荔枝以新鲜状态运至宫中,完成不了就得送命,无奈接手的人该何去何从?作者用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答案,也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一个普通人面临绝境时,能迸发出多大的力量。
从上林署九品小吏李善德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众生的影子,空有筹算技能无用武之地、基层混饭十八年碌碌无为、四十二岁借了一屁股“福报连绵”的债务才买到长安的房子。还没等高兴,一颗定时炸弹经过层层“踢皮球”之后,落在了自己手上——圣上要在杨贵妃生日当天送新鲜荔枝做礼物。圣上不操心可行性,他只提需求,完不成就得死。
李善德深爱着家人,他一开始思考的压根不是怎么成功,而是怎么在死后不牵连妻女。最终在好友杜甫的鼓励下,他决定向死而生的搏一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拿着30贯路费,李善德一到达岭南就差点被地方官当作骗子扔进珠江,费尽周折,用一片赤诚取得了种植荔枝的峒女阿僮的信赖,和胡商苏谅的投资。李善德缜密设计、大胆试验,通过分走四路、控制变量等方法,研究出连枝砍下、分支植瓮、盐洗隔水结合的保鲜之法,将荔枝保鲜期从3日提升到11日。又根据沿途考察,制定了骑士、驿站、牧监、冰块、船只等人和物互相配合的详细方案,保证可以在11天内,将岭南新鲜荔枝运到长安城中。
回到长安,逃过一系列“踢皮球”、抢功、催债、暗杀,李善德辗转将大功献给了奸相杨国忠,才顺利将计划实施下去。刻着“国忠”二字的银腰牌,竟比圣人敕令还管用,一路调度事宜不需任何公文流程,只需一亮牌子便可凌驾于大唐律令之上。夺得了“天时地利”,偏偏又在奸臣小人影响下失了“人和”,由于各级官吏层层加码,所需的荔枝从十斤变成上百斤,原本砍十棵树即可,临出发时却要砍光阿僮的荔枝园,这是阿僮的父母留给她的珍贵遗产!
和最支持自己的人决裂,李善德被各方权势裹挟着只知拼命向前走,一路上目睹平民百姓为了荔枝转运被剥削压榨,导致全村家无余米、人无蔽衫。甚至有贫困的驿户自己垫钱转运得不到补偿而被逼逃亡,导致关键环节出现空白,为了不被影响,李善德抄近路差点被摔死。与此相对的是,长安已被装扮成花卉的海洋,万花攒集、千蕊齐放、香气冲霄,为了贵妃的生日,极尽绚烂之能事。
心如槁木的李善德过了灞桥,不愿踏足这建立在人间苦难之上的长安,他倒在城外的乱葬岗中,等待荔枝的来临。
一骑,只来了一骑。
毁掉挚友的三十亩荔枝园,浩浩荡荡出发的队伍,路上损毁掉了九成九,只剩一骑两坛。在基层小吏月工资只有十贯的年代,沿途搜刮五万多贯民脂民膏换来的只有这两坛荔枝,对了,还有尝到荔枝后的贵妃一笑。
任务完成,杨国忠笑着提拔他连升数级,唯唯诺诺十几年的他反而挺直腰杆,面斥杨国忠残忍自私,不顾民间死活,结果被安上几个罪名流放岭南。这反倒遂了他的心意,脱了官身,卖了长安新宅,携着妻女在阿僮的新荔枝园里种树赔罪,刚好躲开了随后的“安史之乱”,杨国忠全家上下在马嵬驿被乱兵砍死之时,李善德正蹲在荔枝园里,和女儿畅快地吃着本用作贡品的荔枝,女儿甜得两眼放光。
全书语言简洁流畅,道理清晰深刻,作者在各种细节中展示着自己强大的叙事能力和深厚的知识储备,读者可以毫无阻碍地代入那个时代,与主角一起体验重重险阻与心态沉浮。叙事中穿插不少房贷、996福报、层层加码、领导关键时刻改需求、猫奴之类的“名梗”,使人无奈失笑;又将历史名人杜甫与韩十四融入故事之中,不但毫无突兀感,反而成为故事的有力推动者,增加了不少趣味。描写人物时只需寥寥数语便立体直观,满怀壮志的杜甫、老成机智的韩十四、善良灵动的阿僮、笑眯眯的苏谅、奸诈黑心的上级、威严冷酷的杨国忠……尤其对李善德的妻子,作者仅用一句“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长安”,便令一个深爱丈夫的贤内助形象跃然纸上。
最该反复品味的,还是那句不断萦绕我脑海的话:“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无论遇到工作中的难处还是生活中的矛盾,若有此心,何事不成?保持着奋斗之心,只为成功想办法,自有荔枝般香甜的收获。
(水泥有限公司 张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