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读完《平凡的世界》全三部第二遍之后,在我的内心感觉作者就像是一位开着“上帝视角的人”,在小说的边沿,用审视的目光打探着双水村、石讫节、原西县、黄源地区等等,舞台上出现的每一个人物的表演和造型。舞台很大,几乎整个中华大地都是他们的舞台。尤其是以孙少安、孙少平为主角的一众人物,在不同的年代和地方,演绎着不同的角色和生活,带给我一份欣赏的空间。等把所有人物的表演都看完,小说最终给我呈现了一个充满变化,充满圆满,充满理想,充满想象,也充满继续思索的空间。
在小说的开头部分,似乎就给各种人物的命运注定了结果,但看完全书我才意识到结局又好像囊括着巨大的转变空间。这种转变有滑坡的,也有跃升的;有固执的,也有改变的;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内敛的,也有外露的;有情感的,也有性格的......各种不同的任务在不同的条件下也潜移默化的发生也发生着改变,种种改变几乎包括了书中各色人物的方方面面,也涵盖了社会生活的角角落落,呈现给自己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又是一个真实而又鲜活的世界,我们不属于当时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环境下的人,但通过文中的描写,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社会,那些文中的人物鲜活的存在我的面前,我更能理解人物的转变不是趋于自己的内心,更多是因为当时社会环境的妥协,这个世界即属于平凡的世界,也属于伟大的时代。
在小说中,作者在对一些人物生活细节进行详细描写的过程中,似乎不直接参与主要人物的对话,也不参加任何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整个过程,但我觉得,在内心里作者早已对所有人进行了打分。这像是一道道无声的语言,在读者阅读小说的全过程中,早已潜移默化的告诉你情感的天平该向那个方向倾斜。作者的身影虽然没有出现在小说中,但自始至终小说里都带着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路遥先生早已为自己,也为读者注明了爱恨好恶,清楚而详细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些章节甚至出现了作者和读者互动的阅读情节。这种体验是自己在第一次阅读的过程中,完全没有感受出来的,这一次却是完完全全、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尤其是对一些品德、素质、行为不好的人物的叙述,作者直接采用了讽刺、挖苦的词汇来进行描写,而不是采用中性的词汇和语言,通过对人物行为动作、性格爱好、处世作风等方面的平铺直叙,间接或者侧面告诉读者,这些人物都是怎么回事,好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这本书把人物描写的十分具有特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自主去完成对某个人物,或者某个事件的评判和审视,从而完成对整本书、整个故事、所有人物的评价过程,让读者自主选择欣赏或者喜爱哪个人物或地方,憎恶或者讨厌哪个情节或角色。也许这样读起来,小说会更有阅读性和思考性,更符合第三人称叙述的情感表现,读者的体验或许会更丰满更深邃,留给所有人想象的空间或许会更宽广,这样小说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或许会更高更大更长久。当然,这本小说非常优秀,影响也巨大,这里的体会也只是自己的一点拙见。
“谁让你读了那么多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一个大世界。如果你从小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经过几年的辛劳,像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
这本书对于我一个云南家庭的小孩,感受颇深,虽然一个位于陕北一个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但通过路遥先生的文字仿佛自己就置身于陕北农村,既了解庄稼人少安艰苦奋斗的原因背景,也了解少平作为读书人的惆怅。对于我一个刚步入社会的人而言,也有时候在想,高三奋笔读书考上所谓的一本,可现在还是很努力的在大城市打拼,以便于在这个大城市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样值得么?若是毕业就回家,老老实实找个工作,可能会比现在生活的幸福很多,人吧就是这样,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不曾看过光明。
不过少平还是选择了前往大城市,当了一名矿工工人,但是他很满足,虽然没有按照自己先前期待的人生方向行走,但是其实在他选择的那一刹那,就是在往前,所以也告诉我们,停止焦虑,停止内耗,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动起来你就是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