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润之上的追求:往往能产生更多的利润
段永平曾说,他喜欢的公司往往有利润之上的追求,同样他也反复指出,他看公司最主要看商业模式,何谓商业模式,就是如何赚钱的模式。商业模式好的公司赚钱容易,商业模式好的公司往往大概率有利润之上的追求,有利润之上的追求往往更容易赚钱,更容易催生好的商业模式。何谓利润之上的追求,我个人认为最主要就是别盯着利润,做好本质工作,比如做好产品,利润自然回来,一直盯着利润反而长期不仅不会产生更多的利润还会减小利润。
对于上个世纪90年代苹果的衰落,乔布斯后来悲叹 “他们只在乎如何赚钱——主要是为他们自己,同时也为苹果——而不在乎如何制造出出色的产品。”“Mac之所以输给微软,是因为斯卡利坚持尽可能地榨取每一分利润,而不是努力改进产品和降低价格。”结果是利润最终消失。
关于乔布斯就自己希望留下什么样的遗产这个问题,他是这样说的:
我的激情所在是打造一家可以传世的公司,这家公司里的人动力十足地创造伟大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第二位的。当然,能赚钱最棒,因为那样你才能制造伟大的产品。但是动力来自产品,而不是利润。斯卡利本末倒置,把赚钱当成了目标。这种差别很微妙,但它却影响每一件事:你聘用谁,提拔谁,会议上讨论什么事情。
像IBM或微软这样的公司为什么会衰落,我有我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公司干得很好,他们进行创新,成为或接近成为某个领域的垄断者,然后产品的质量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我讨厌一种人,他们把自己称为“企业家”,实际上真正想做的却是创建一家企业,然后把它卖掉或上市,他们就可以将其变现,一走了之。他们不愿意费力气打造一家真正的公司,而这正是商业领域里最艰难的公司。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真正有所贡献,才能为前人留下的遗产添砖加瓦。你要打造一家再过一两代人仍然屹立不倒的公司。那就是沃尔特·迪士尼、休利特和帕卡德,还有创建英特尔的人所做的。他们创造了传世的公司,而不仅仅是赚了钱。这正是我对苹果的期望。
二、专注: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大部分成功的人都非常专注,乔布斯自然也不例外。乔布斯的一个过人之处是知道如何做到专注。“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他说,“对公司来说是这样,对产品来说也是这样。”乔布斯重新回到苹果时,光是Mac就有很多版本,每个版本都有不同的、让人困惑的编号,从1400到9600。“我让他们给我解释了三个星期,”乔布斯说,“我还是搞不明白。”最后他干脆开始问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我应该让我的朋友买哪些?”
当无法得的简单的回答时,他就开始大刀阔斧地砍掉不同的型号和产品。很快他就砍掉了70%。不仅于此,几个星期后的一个大型产品战略会议上,他在一个白板上画一根横线和一根竖线,做成一个方形四格表。“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他继续说。在两列的顶端,他写上“消费级”和“专业级”。在两行的标题出,他写上“台式”和“便携。”他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做四个伟大的产品,每格一个。当时董事会对乔布斯的做法都不理解,都认为他在冒险。
结果是,苹果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突然高度集中在四个领域。专业级台式电脑,他们开发除了Power MacintoshG3;专业级便携电脑,开发出了PowerBookG3;消费级台式电脑,后来发展成了iMac;消费者便携电脑,就是后来的iBook。乔布斯后来解释说,字母“i”就是为了强调设备要和Internet结合得天衣无缝。
这种专注力拯救了苹果。在乔布斯回归的第一年,他裁掉了3000多人,扭转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到1997年9月乔布斯成为临时CEO时,之前的一个财政年度苹果已经亏损了10.4亿美元,离破产一度只有不到90天,1998年整个财年,苹果实现了3.09亿美元的盈利。
书中提到,每年,乔布斯都会带着他最有价值的员工进行一次“百杰”外出集思会。这100名员工的挑选原则很简单:如果你只带上100人跳上救生船去开创下一家公司,你会带上谁?在每一次秘密会议结束时,乔布斯会站在一块白板前,问大家:“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10件事情是什么?”人们互相争论,让自己的建议能被采纳。乔布斯会把这些建议写下来,然后再删掉那些他认为愚蠢的。几轮辩论下来,整个小组将最终确定前十大“最应该做的事”。乔布斯会把最后七件全部花掉,然后宣布:“我们只能做前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