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长安》读后感
《弃长安》这本书描述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历史过程与人物命运,以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颜杲卿、哥舒翰、杨玉环、李亨、张巡等历史人物的经历为线索,解释了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刻画了盛唐的辉煌与衰败,重新构建了完整的安史之乱时期的历史图景。
作者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与衰败,使人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无常与复杂。李杜巨星相遇的灿烂场景,杨玉环的《霓裳羽衣曲》等都是大唐盛世臻于极盛的一个缩影。但所谓的帝国荣耀,不过是欲望的囚徒。皇帝好大喜功,宰相逢君之恶,边将建功心切,诗人歌颂军功,在当时的大唐边疆,皇帝、宰相、边将和诗人对盛世军功名利的渴望,将开边大业逐步推向国力极限,最终反噬盛世。
书中描写的历史人物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李林甫是盛世的建设者、参与者,也是盛世的破坏者,他本可以做一代贤相,但不留余地的作风使他最终被权力反噬;张巡、许远以一支不足七千人的孤军对抗十余万叛军,守城有方,气节憾人,令人动容;李泌辅佐李亨,制定平叛战略,调和朝廷内部矛盾,他知进退、明得失,在得圣宠时急流勇退,归隐山林。
这本书从不同历史人物的视角,探讨了盛世辉煌与衰败的根源,而这一切都与人性有关。张巡以身许国与人相食,王维忍辱偷生与不得已,都可以视为人性在极端情况下的不同面相。昨日写诗暗讽,今日投诗求官,对于盛唐诗人而言,这是常态,但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不堪。正如菲茨杰拉德所说:“检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需看其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对于这些历史人物,我们不宜以今度古、求全责备,而是要用更多的同理心去看待他们在乱世中的挣扎与求存。
长安是盛世怒放之都,是乱世离散之城,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猝不及防。在这段时期,不同的历史人物都有着各自的困境,都面临着不同的突围与选择,就连安禄山也有着自己的困境:信任自己的君主老了,政敌杨国忠占得上风。而他的人生突围是起兵,在洛阳抵达人生巅峰,却在称帝一年后,死于儿子与近臣策划的宫廷政变中。
长安是念念不忘,是求之不得,是心底最深处的炽烈欲望,杜甫、李白、王维,至死也没有抵达他们梦想中的长安。在时代的巨变中,每个人都深陷走不出的盛世困境,都在寻路突围,也都付出了自己的代价。盛唐与长安,一起凋零,失落在唐诗与历史的记忆之中。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见我们的过去,也指引我们的未来。”《弃长安》不仅是一部历史作品,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作品,它让我们在品味历史的同时,思考人生与未来。我们都希望这个世界是有序运行的,但无序却是世界与人生的常态,这就显得有序对于我们而言是多么的奢侈与宝贵,所以我们应当像李隆基呵护杨贵妃一样来呵护有序。我们不能与命运较真,也不能听天由命,而是要保持谦卑,秉持良善,不被名利欲念所驾驭,修炼强大的内心,灵活机智地应对随时出现的意外与挑战。
我们在共情历史人物的同时,应当反思我们的责任和担当。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以史为鉴,保持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担当;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要脚踏实地,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我们要敢于创新,探索新的领域和方法,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时代,我们应当以拼搏的精神和积极的姿态,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让我们的人生在奋斗中绽放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