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背叛》读后感15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12-29 09:51:51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背叛》读后感
 

《背叛》,豆豆的作品。

在文学的浩瀚星空中,豆豆的三部曲犹如三颗璀璨的星辰,以《背叛》、《遥远的救世主》与《天幕红尘》为序,编织出一幅思想深度层层递进的壮丽画卷。

其中,《背叛》一书,宛若晨曦初露,轻轻揭开了豆豆深邃思考的序幕。

相比之下,夏英杰笔下那尚显朦胧的《遥远的救世主》构想,恰似一颗未经雕琢的璞玉,预告着更为辉煌的艺术创作即将诞生。

01

世间四大

背叛,本是背信弃义的代名词。

可是在《背叛》里,背叛的是不道德,背叛的是日渐与社会道德底线背道而驰的良知,因为这背叛而强化的执著、纯真的爱情,因为这背叛带来的心灵拷问与震撼,像警钟一样在每一个被唤起共鸣的读者心中一遍遍回荡。
在这一层层的背叛后面,捡回的是一点点良心的份量。

正如方子云陷入绝望与无尽思考后说的,人的自私和贪婪往往使人原谅自己的不规范行为,所以增加了坦然的容量,使它通常能包容许多错误而仍然能够保持平衡。

宋一坤知道这一谋划背后将有多少无辜的受害者,可是他不为所动,因为狼性十足的他有这样一个平衡点,使他忽视了做人的一个基本的东西,坦然。

坦然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财富,只有失去它的人才能刻骨铭心地理解它的价值。

于是,为了重拾坦然,方子云走上了自杀的不归路,宋一坤也在维护了国家利益后毅然选择了死。
     宋一坤的身上有一种霸气,有一种男人原本的气息,有一种干大事者的气魄,有一种从容与俯视,正是这些深深吸引了夏英杰,并决心与他生死与共。

宋一坤确实异常聪明,走三步能看到十步之外,周围的人都不知其然地跟着他的谋划走。

可是当一个人的行为脱离了道德规范的范围,他就算再聪明,也翻不过这座五指山。

古语有说:世间有四大,天大,地大,道大,人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切事物运行皆有其道,人也一样。即使高智商的动作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也逃不过人性的拷问,因为下一个对手就是自己,这是人性需要的本能。

02

三种关系

作为豆豆的处女作,本书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初期的特殊时代背景,讲述了“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人在浪潮中如何处理三种关系,即利益和人格的关系,现实与境界的关系,平衡与解脱的关系。

宋一坤和夏英杰的爱情故事很是耐人寻味。书中的两次背叛都是人格和灵魂的救赎和升华。

故事讲述通俗易懂,很接地气,人物刻画细腻,矛盾冲突异常尖锐,表达的主题和思想十分鲜明。

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冲击、阵痛和代价以及乡村成果是十分巨大的。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大国崛起确定了正确的方向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是逐利的,资本是逐利的,但是作为一个有境界的人和一个有担当的世界大国,除了利之外的其他东西都在这个三部曲里表述到了一定的高度。

这本书中提到了第二部书的名字,所以三部曲的关联性十分紧密,毕竟故事背景都设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几年里。

也许,通过本书可以看出这个三步曲虽然作为豆豆的作品,其实她背后有一个高人与她共同完成了这个三部曲。

03

三重境界

按照出版的时间顺序,《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和《天幕红尘》依次排列。

从宋一坤到丁元英再到叶子农,人物格局越来越大,作者的写作手法越来越成熟。

“豆豆三部曲”,它们之间不仅是时间的延续,更是思想深度与广度的飞跃,彼此间存在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逻辑纽带。

有人说,“豆豆三部曲”,说的是高人的三重境界,得道之路的演历。

第一重:背叛

我们正常人的世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第二重:遥远的救世主

得道的门槛,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离道只有一步,却难于上青天,主人公一幅看破世俗不想参与普通人世界的样子。

第三重:天幕红尘

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坦然接受一切,没有任何挂碍,当来则来,当去则去,洒脱自性,一切皆空,随缘起,随缘灭,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正如叶子农所说“不找死,不找活,平常过生活”和“躲你该躲的,受你该受的,这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