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如海,有幸遇见
读《遇见》所感
很久没有静下心来去阅读一本书了,程娟的中篇小说集《遇见》算是我近期阅读的一个例外,之所以能够用两天时间一口气读完,除了写评论的任务之外,更多的是来自文字的吸引,或者说是全书弥漫着的那种特殊的基调:叙述中交织着悲凉,感悟中杂糅着睿智:远去的故土,朴实的亲人,愚昧的乡人,脆弱的爱情、悲凉的人生,在她笔下,都透着无限的苍凉和悲悯。让读者在掩卷之后陷入久久沉默,在静静沉默中思考,在深深的思考中回味。
我自认也是受过美文滋养的人,见惯了文字中那些优雅的细腻、暖心的温情、以及直击心底的疼痛。但还是被她质朴的文字所震撼----她是生活矿藏的挖掘者,又太下力气,一下子就触动了你灵魂深处最柔软的琴弦,让人经受不住。在这样的文字面前,你无法不投入,无法不感动!
那些跃然纸上的文字,一字一句书写的都是烟火人间,描绘的均是世俗生活中的朴素日常,被我们这些有过乡村经历的人捧在手上,便会读出无穷的共鸣。那种熟悉的亲切感和强烈的体验感让你常常有种被击中的感觉,石落古井,我听到自己心底的回声:我被《乌金情缘》感染,被《花开有声落无痕》刺痛,因《哑巴女人》心颤,为《三婶》默默感喟······
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对于创作者来说,“要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善于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去光明。”一个作家能力的高低,能写到什么程度,往往取决于作家对时底层人的坎坷路代生活读懂读透到什么程度,深入到什么程度。很显然,程娟对生活的感悟是深刻的,对人性的思考是理性的。她从极小及细碎的生活细节入手,看似漫不经心,娓娓道来,但朴实而又简练的文字后面蕴含着敏锐的洞察,独特的见解和彻骨的心灵呐喊。
在《花开有声落无痕》里,作者旁观者的口吻,记述一对普通夫妇和三个子女的故事,文笔朴素无华,却凛冽如刀,满纸都是萧索,满篇俱是悲凉,读来让人怅然若失,又欲罢不能。在《祭祖》中,她用冷静的笔触描画了人性的丑陋和虚伪,七十多岁的老两口一生辛苦操劳,晚年儿孙满堂,在推崇多子多福的农村,这应该算是一种“圆满”,但现实是理应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两口却独居老宅,无人问津,晚年生活过的凄凉而寂寥,读后让人唏嘘不已。而《哑巴女人》,则通过哑巴女人命运多舛的一生,反映生活的无常、生命的脆弱、人性的善与恶-----卑微、柔弱、命如草芥的哑女有着很多人难以企及的美好品质,困顿中不悲观,顺遂时懂取舍,恬淡知足,永远遵循自己的本心.......
好的文字一定是从心灵通向心灵的,像卤水点豆腐,一刹那间触发机关,一泄千里,溃不成军。就像程娟的文字,虽然技巧不多,甚至用词,都好像未加工的素材,可是读来却让人心生万千感慨,好像心中积蓄已久的情绪,都被她写活了。
遇见这样的文字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