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慢煮生活》读后感8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5-31 08:17:38归属于读后感8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慢煮生活》读后感

说起来好笑,我的阅读兴趣源泉确实是吃食。阅读《老人与海》是因为被里面的老人吃海鱼情节吸引,觉得格外美味;阅读《骆驼祥子》是被书中祥子吃了一碗滚烫的老豆腐的情节吸引;阅读《复活》是被里面描写的沙俄上流阶级奢华晚餐吸引;因为丰子恺描写的自己父亲将吃蟹作为雅事,就着一盏黄酒一盏残灯吃到半夜,将他的散文搜罗来看了个遍。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节选自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节选自岑桑《画杨桃》

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节选自鲁迅《社戏》

他们的吃法也很文雅,一方精致的手帕托着蛎壳,把嘴稍稍向前伸着,免得弄脏了衣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喝了进去,蛎壳就扔在海里。

——节选自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红果、海棠去了把儿和尾,有一点儿掉皮损伤的都要挑出来,选出上好的在阳光下晾晒。青丝、玫瑰也是要上等的。蘸糖葫芦必须用冰糖,绵白糖不行,蘸出来不亮。煮糖用铜锅,铁锅煮出的糖发黑。

——节选自新凤霞《万年牢》

很多书籍讲的情节不记得了,但是某章某节吃了个什么,我简直门清,连读红楼的时间线,我都是以”这顿席吃了什么“来捋的,没想到世界之大总能遇到志趣相投之人,很多年后阅读到《红楼飨宴》时,我恨不得有机会抱着作者哭诉相见恨晚,红学研究方向万千,红楼解读方式各异,连我钟爱的吃食板块,也有专门的研究者,实是知己难寻,但寻一寻总是有的。

再后来,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快被我翻烂了,汪曾祺先生关于吃食的散文我也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有一本《民国太太的厨房》从“吃”入手,切入张爱玲、张大千、周氏兄弟等二十余位民国时代文化大师的私生话,并忠实还原大师们的厨房、餐桌和点心匣子,我也读了一遍又一遍。

近日来重新读了一遍汪曾祺先生的《慢煮生活》,依旧热衷于里面的吃吃喝喝,但也记住了先生说的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寻味,其实是以味为导索,小窥文化的源,故看似浅薄的爱好,受益也匪浅。

再看《慢煮生活》,被书中提到的两道云南菜吸引,一道是南瓜子豆腐,另一道是冰糖皂角米,汪先生说这二者皆是腾冲名吃,惭愧的是作为云南人,也时常路过腾冲,竟然闻所未闻,读时便下定决心,回家一定要拐个弯去尝尝,谁知网上竟然搜不到一点线索,只得作罢,待有机会时,顺道去寻一寻这完全陌生的家乡味。

“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

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