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已经买有两年时间了,购买的当月,印象之中应该是不超过3天时间,就把它大卸八块的看完了,当时觉得味道很好,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扰我的问题,比如120年发端于中国天津的那次义和团运动,比如54年前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糊涂而且犯下累累罪行的年轻人,看完《乌合之众》答案就出来了,原因没有太多,仅仅因为任何一件事情,当由群众这个群体来无序的开展和实施的时候,乌合之众就出现了,如果要想再详细一点的思考,那么人都是傻瓜吗,人都没有道德观念和是非逻辑吗?如果你还有这样的疑问,那么建议你认真阅读《乌合之众》这一本书。
《乌合之众》是法国哲学和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于1895年写就并出版的社会学书籍,书本的全名为《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本书字数不多,和很多法国作家一样,勒庞也深晓社会现象的道理并不复杂,不应该用太长的篇幅来分析和描述。整本书分为三卷共13个章节。分别从群体心理、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三个方面来表述群体这个组织和这个名词。
两年前看完书后,不知什么理由没有书写读后感,对于一本让我心灵备受震撼的书籍,我觉得对这本书有一些愧疚,于是上个月开始,又再一次阅读这本书,这一次读的颇慢,但很奇怪的,似乎很多第一次冲击我思维和内心的内容这一次变得更少了,也许我比两年前成熟了不少的缘故,同时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多次会想起王小波先生和老舍先生,当然也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另外一个英国作家写的《1984》那本书。
群众作为这个社会中的一个顽强且糊涂的组织,究竟有些什么心理、什么特征,勒庞用不复杂的语言,把这个问题给描述的十分透彻,虽然书籍诞生已经115年了,作者也早已撒手人寰,但他的文字,他的思想,他的《乌合之众》让很多如我一般的爱看书的人,得以解决很多缠绕心头太久的疑惑。
对于经典名著,我在第二次看的时候,很认真的像小学生看书籍一样,拿出铅笔,把我觉得重要的内容划线标注,并在划线旁边标注一些个人的感悟,作为读后感,我觉得把这些勒庞先生的文字展现出来,有利于你更高效的理解这本著名的著作。
以下文字摘录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乌合之众》,作者古斯塔夫·勒庞,翻译冯克利。
1、真正的历史大动荡,并不是那些以其宏大而暴烈的场面让我们吃惊的事情。造成文明洗心革面的唯一重要的变化,是影响到思想、观念和信仰的变化。(《乌合之众》50页)
2、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他们目前的组织赋予他们巨大的力量。(《乌合之众》53页)
3、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都采取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乌合之众》62页)
4、群体中的个人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孤立的他可能是个有教养的人,但在群体中他变成了野蛮人,一个行为受本能支配的动物,他表现的身不由己,残暴而狂热。(《乌合之众》68页)
5、形成群体的个人会感受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这使他敢于发泄出自身的本能的欲望;而在独自一人时,他是必须要对这些欲望加以克制的。他很难约束自己不产生这样的念头;群体是个无名氏,因此不必承担责任。这样以来,总是约束着个人的责任感便彻底消失了 。(《乌合之众》69页)
6、群体固然经常是犯罪群体,然而它也常常是英雄主义群体。正是群体,而不是孤立的个人,会不顾一切地舍生赴死。这种英雄主义毫无疑问有着无意识的成分,但正是这种英雄主义创造了历史。如果人民只会以残酷无情的方式干大事,世界上便不会留下他们多少记录了。(《乌合之众》73页)
7、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乌合之众》76页)
8、在群体中间,不可能的事不可能存在,要想对那种编造和传播子虚乌有的神话和故事的能力有所了解,必须牢牢地记住这一点。(《乌合之众》81页)
9、群体感情的狂暴,会因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肯定——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很容易干出最恶劣的极端勾当。(《乌合之众》88页)
10、群体情绪的简单和夸张造成的结果是,它全然不知怀疑和不确定性为何物。(《乌合之众》92页)
11、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误。(《乌合之众》95页)
12、专横和偏执是一切类型的群体的共性,但其强度各有不同。群体对强权俯首帖耳,却很少为仁慈心肠所动,他们认为那不过是软弱可欺的另一种形式。(《乌合之众》96页)
13、群体没有逻辑推理能力,不能辨别真伪或对任何事物形成正确的判断。群体所接受的判断,仅仅是强加给他们的判断,而绝不是经过讨论后得到采纳的判断。(《乌合之众》107页)
14、群体的信念有着盲目服从、残忍的偏执以及要求狂热的宣传等这些宗教感情所固有的特点,因此可以说,他们的一切信念都具有宗教的形式。受到某个群体拥戴的英雄,在这个群体看来就是一个真正的神。(《乌合之众》118页)
15、决定各民族命运的是他们的性格,而不是政府。(《乌合之众》136页)
16、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条件是判断力、经验、开拓精神和个性—— 这些要素都不是书本能带来的。教科书和字典可以是有用的参考工具,但长久把它们放到脑子里却没有任何用处。(《乌合之众》146页)
17、群众从来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缪论。(《乌合之众》165页)
18、只要一群生物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会本能地让自己处在一个头领的统治之下。(《乌合之众》172页)
19、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证据和推理,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乌合之众》180页)
20、最大的名望归死人所有,即那些我们不再惧怕的人。(《乌合之众》187页)
21、名望的产生于若干因素有关,而成功永远是最重要的一个。享有名望的人、观念或物品,会在传染的作用下,立刻受到人们自觉不自觉的模仿,是整整一代人接受某些感情或表达思想的模式。名望的特点就是阻止我们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让我们判断力彻底麻木。(《乌合之众》190页)
22、英国人或美国人的群体就不拿国家当回事,他们只求助于个人的主动精神。法国人的群体特别看重平等,英国人的群体则特别看重自由。这些差异解释了为何几乎有多少个国家就有多少种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和民主。(《乌合之众》220页)
23、用刀剑成就的事情,同样可以通过言语的力量达到,像不义之财、卑鄙的剥削者、可敬的劳工、财富的社会化之类的说法,总能打动选民的心,尽管它们已经被用得有些陈腐。(《乌合之众》242页)
24、激进派已经发现集权制的共和国其实是乔装打扮的君主国,于是为了迁就他们,议会全体一致宣告建立一个“联邦共和国”,虽然投票者中谁也不清楚自己投票赞成的是什么。然而这个说法却让人皆大欢喜,人们无比高兴,并陶醉于其中。美德与幸福的王国就要在地球上揭幕。(《乌合之众》243页)
25、领袖的影响力只在很小的程度上出自他们提出的论据,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他们的名望。享有足够的名望的领袖几乎掌握着绝对权力。一旦他们不知什么原因威信扫地,他们的影响力也随之消失。(《乌合之众》256页)
26、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从野蛮状态发展到文明状态,然后,当这个理想失去优势时,走向衰落和死亡,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循环过程。(《乌合之众》277页)
《乌合之众》,一本好书,值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