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黑匣子思维》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7-25 08:40:24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黑匣子思维》读书笔记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简直是老生常谈,这不是很容易做到吗?然而事实证明,出于一些既平常又深刻的原因,人类进步历程中最难克服的困难之一就是从错误中学习。

面对失败的进取态度是一切行业取得成功的基石。

我们热衷于指责别人的失职,同时又急于掩盖自己的错误。

我们掩盖错误,不只是为了在他人面前保护自己,就连在面对自己时,我们也想自我保护。

科学实验证明,我们有种神奇的能力,能从大脑中把失败的记忆删除,就像电影剪辑师剪掉一段胶片一样。我们能直接把失败从脑子里的“自传”中删除。

这种做法和“从错误中学习”显然背道而驰。

认为失败是非常消极的经历,是自身的耻辱,会遭到他人的抨击的看法有着深刻的文化和心理学根源。

根据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心理学与系统学专家西德尼·戴克的研究,以犯错为耻的观念至少已有2500年的历史。

没有人愿意体验失败。

无论是企业家、运动员、政治家、科学家还是做父母的,人人都渴望成功。

但从总体来看,只有当我们坦然承认错误并从中学习,营造出一种在某种程度上“容许失败发生”的氛围后,才会取得成功。

罗斯福说:要多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毕竟你没那么长寿,不可能自己把所有错误都犯一遍。

第一,要从负面事件中吸取教训,就必须全面考虑所有信息,包括未能立即掌握的信息。

第二,无论是从执行角度还是情感角度来看,从失败中学习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具备缜密的思维和坚决的信念,才能看透事物的表象。

往往只有透过表面的信息才能发现隐含的经验与教训。

在科学研究中,从失败中学习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指出,正是凭借对自身错误的警觉和反应,科学才能保持进步。

通向进步的唯一道路是找到“开灯”的方法。一个人如果不能发现“错误信号”,即使花再长的时间练习、从事某种职业的年头再多,可能也毫无进步。

认知的弱点

我们得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聪明。我们得被迫承认,自己有时会失误,甚至在关系重大的问题上铸成大错。

我们否认错误,我们对证据做出修改,会粉饰证据、搬弄证据,或者干脆彻底忽视证据。这样一来,我们就能自我安慰说自己一直是对的。

我们一定能赢!我们没有被骗!哪有什么证据证明我们搞砸了?

重复与对照

心理学家巴比诺和克伦博尔特对完美主义者提出了一项建议。

默念下面这些箴言:

“我想成为音乐家,就必须先演奏很多首难听的曲子。”

“我想成为网球大师,就必须先输掉很多比赛。”

“我想成为以建造节能极简主义建筑闻名的建筑大师,就必须先设计一些效率低下、复杂笨重的建筑。”

“尽早开始试错”这一做法代表了高科技革命带来的最简洁、优雅的理念:精益创业。

高科技行业的企业家通常具有极高的智商,他们在睡觉时都能解数学题。精益创业的理念迫使他们把这份天赋用在从失败中发现问题上。

创新过程始于现有技术中的一个问题,甚至可被称为一个失败。创新过程是为了解答某个难题而出现的。有一个术语专门描述这种情况,即创新的“问题阶段”。

史蒂夫·乔布斯曾说:“创造力不过就是把事物联系在一起。”

如果说失败让创意有了诞生的可能,那么灵光乍现的时刻则来源于原本无关的想法或技术的结合,这是一个寻找事物潜在联系以解决问题的过程。

要注意,整个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正是因为遇到了不和谐的信息,我们才被迫去寻找不同寻常的联系,正如我们在此前的自由联想试验中所见的那样。

失败与灵感是不可分割的。灵感往往是在一段时间的孕育后才降临到我们头脑中的。

我们对创造力的探寻揭示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创意高度依赖环境,它是对特定时间地点下的特定问题产生的回应。

脱离了环境,创意就没有了诞生的理由,也没有了生长的土壤。

创造力有两个层面。

想要产生创意,往往需要后退一步,从大处着眼看问题,要把不同的想法结合在一起,这是联系的艺术。

但要让创意产生作用,则需要严格的专注力。

创意要靠大局观,开发要从小处着眼。

关键在于要同时保持两方面的注意力。

这一点正是当今世界中创造性成功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

赢家需要创造力,也需要执行力。

既要有纵览全局的想象力,也要有注重细节的专注力。

很少有人能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把高度的创造力和坚韧的执行力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发挥创意的最大作用,而不是毁掉创意。

结合了创意和执行,就会让创意的价值成倍增加。

(失败)激发灵感,并让想法发挥最大功效,我们不应该让自己远离失败,相反,我们应该主动与失败建立联系。

在错误中,我们能够学到新知识,拓展知识面,增强创造力。

学校教育的问题在于过度注重死记硬背,比如化学方程式和理论知识,因为这些需要反复记诵。

但孩子们不能通过试验和实际经验来获取知识,这太可惜了。

两者都是必要的。

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真正的无知不是缺乏知识,而是拒绝学习的态度。”

拥抱失败

贝克汉姆说:“人们在谈论我的任意球时总会说那些进球。”

他说,“但我一想到任意球,就会想到所有那些失误。在掌握诀窍之前,我失败了无数次。”

迈克尔·乔丹在一则著名的耐克广告中,说:“我投失了9000多个球,输掉了近300场比赛。

我曾26次投失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一球。”“精神和心理上的强悍比好的身体条件更重要。”

真空吸尘器发明者、戴森公司创始人詹姆斯·戴森说:我最看重的品质就是去尝试、失败并从中学习的意愿。我热爱那种精神,现在的世界上这样的人太少了。

失败不是能力不足的证明,而是学习进步的机会。

是我们只有在直面失败并从中学习后才能最快地进步。

从大脑、个人、集体和体制等层面上看,失败都是学习的途径,有时还是唯一的途径。在科学研究中,错误指明了理论的改革方向;

在体育运动中,错误为训练提供了改进的目标;在航空业界,每一次事故都是推进系统安全的机会。无论错误以何种形态出现,都有帮助我们进步的无穷价值。

当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失败,成功也会同时具有令人振奋的新意义。

我们不会再为自己已经具备的知识而骄傲自满,不会再在别人指出我们知识的漏洞时产生抵触情绪。

教育和人生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获得最多成功的人往往也是最脆弱的。

他们凭着完美的表现赢得了太多掌声,获得了无尽的赞美,却偏偏没有机会去体验人人都会面对的挫折。

放眼全局

要利用失败的力量,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是降低这样做的成本。

边际收益、精益创业、“死前验尸”等各种方法能开启一项威力无穷的进程:累积适应。

创业创造创新的方法:创意靠大局观,从大处着眼。

开发靠执行力,从小处着手。同时,试错要尽早尽快,利用失败的力量,降低成功的成本。

直面失败,从中学习;精神强悍,屡败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