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美其所美》有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8-20 08:15:12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美其所美》有感
 

      在我看来,学名师学的是本质,只有把精华的东西学到手,再刻苦钻研,这样才能有所收获。《美其所美》这本书写的是文本解读和课堂方面的解说,这恰恰也是王崧舟本人的教学重点所在。更男的的是,他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讲解语文教学规律,更贴近教师的生活,没有太多难以理解大道理。

做教师,眼里要有“教育”。要能把生活中的事物看到其中隐含的教育性。读文章,要能提取信息,除此之外,还要有能够提取教育教学所需信息的能力,这就是所谓专业角度。王崧舟说,这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我深以为然。


一、语文教师如何分析课堂学情

      抓住中心思想句就是抓住重点,内涵比较深刻的文字老师应当引起注意,它是学生理解的难度也有可能是教学难点。可以让学生质疑这样思想深刻的句子,以确定文本学情。

      第一,教师要明确学生要学什么。你要把学生领到什么地方去,最终目的地在哪里。

要何理确定语文教学内容,我们就必须自觉地遵重文本的整体语境,准确地把握编者的课程意图。要了解这个文本所处的单元,编者有什么意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个单元的提示语。

      第二,把握语文教学的起点。你的学生到达目的地之前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还欠缺哪些条件。

可以设计问卷调查,设计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个文章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第二个问题,你是怎么理解某某重点句子?

      第三个问题,列一到三个你最想解决的问题。

      第三,设计教学过程。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二、语文教师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要追求课堂教学模式的陌生化,当学生永远不知道你下一步要干什么,你的教学就充满了张力,充满了魅力,充满吸引力。它强调的是内容和形式上违反常情、常理、常事。

      第一,文本解读的陌生化。你应该读出一般人读不出来的,可以关注文本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教学线索的陌生化。可以是归纳式线索、演绎式线索、情感线索、重复字句线索、课题线索、看似矛盾句线意索教学线索的陌生化。

      第二,教学结构的陌生化。教学结构的陌生化。教学设计分成几大板块,每一个板块都是整体的,每一个板块都经历初读、细读、回读这样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第三,教学方式的陌生化。比如导入陌生化,点拨陌生化,练笔陌生化,拓展陌生化。

三、教师如何处理课堂节奏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其基本形态之一就是通过动静、张弛、疏密、收放等多种节奏的和谐对比和转化,使课堂教学充满强烈而持续的影响力。

      第一,动静相生。动态指的是,孩子们的读书声,讨论,师生提问,对话,理答,评价,引导,点拨;静态指的是,孩子们静静地思考和独立地阅读。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理答,是指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和朗读、板演、表演、练笔、书写等做出的反应和处理,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王崧舟老师的《慈母情深》,第一次静态学习,完成课文梗概的填空题。第二次,设疑细读:文中哪些地方描写“我”的“鼻子一酸”?第三次静态学习,深入品味:“我的母亲”出现了三次,关注顺序的不同。让学生闭眼想象,体会语言的魅力和效果。第四次静态学习,移情想象:写一写,此时此刻,最想对母亲说什么?第五次静态学习,自制视频《我的母亲》,升华主题。

      第二,收放有序。一堂语文课应该围绕文本的内容展开,指向学习目标,防止各种噪音和各种干扰出现,这叫“收”。但是如果都是“收”,这堂课就会显得比较机械、比较呆板,所以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放”。放中有收、收中有放、收放自如,这样的课才是好的课。那么,对收和放来说,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呢?恰恰就是“放”。你敢不敢“放”?在什么时候“放”?“放”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老师在把握课堂节奏时需要深人思考的问题。比如,在课堂教学高潮处,设计故事可能有几种结局,学生谈谈对每种结局的看法。

      第三,曲直相映。所谓“直”,就是教学线索顺应文本的内容线索;所谓“曲”, 就是教学线索不一定顺应文本的内容线索,它有变化,别人是由东往西的,我偏来个由西往东,甚至由南往北。“曲”和“直”在课堂教学的节奏处理上,也是一对特殊的矛盾。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呢?我认为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曲”。一堂课,你处理好了“曲”,也就处理好了“直”。二者的关系一且处理好了,它们就能够相互帮衬、相互升华。可以改变课文顺序教学,可以猜一猜,可以拓展课文里没有的内容,可以通过升华写碑文等内容实现“曲”。

      第四,起伏有致。“起”,就是兴趣盎然,情绪波动,甚至有高潮。情绪高潮的表现,有时候是开心得哈哈大笑,有时候是感动得热泪盈眶,有时候是压抑得不想说话。“伏”呢?相对于“起”而言,“伏”就显得比较平静、平淡、平缓。

      第五,点面相成。课的节奏,有的时候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点,有的时候又可以把它看成一个面。点点面面,面面点点,点中有面,面中有点,点面相成,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节奏。那么,我们怎么做到语文课堂上的点面相成呢?

第一个层次,课文的重点语段。第二个层次,重点语段中的重点词语。文章有文眼,语段有“段眼”,重点词语就是语段的“眼”。

      第六,张弛有度。“张”就是紧张,“弛”就是松弛。“张弛”有时候表现为课堂教学的密度,密度太高,那就是“张”;密度大低,那就是“弛”。“张弛”有时候也表现为课堂教学的氛围,学习的挑战很大,学生们往往就紧张;学习的难度不大,学生们往往就松弛。其实,太难不行。太容易也不行;密度太高不行,密度不够也不行。好的课堂节奏,一定是张弛有度的。

      第七,教学语言要显示出不同教学层次的节奏。你的导人语要尽可能简洁,要巧设情境,引人人胜,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比如,你的过度语要平实,要承上启下,自然巧妙,所谓“嫁与春风不用媒”,这是需要花工夫的;比如,你的引导语要准确,要通俗易懂,深人浅出所谓“一语惊堂满座醒”,语言要有张力;比如,你的理答语要机智,要因势利导,机敏多变,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 ;比如。你的提问语尤其要清晰,要难易恰当,具有梯度,所谓“惊风三起芙蓉水”;比如,你的结束语也非常重要,要精练概括,简明规范,意味深长,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话说完了,但是给人的感党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学语言在不同的教学层次的节奏应该是不一样的。

      在我看来,细读书本首先是自己深入理解的过程,其次是用心发现的过程,更是自我挑战的过程。很多人因为耐不住寂寞和枯燥而无法深入,因此失去了发现美好的机会,但如果能够再坚持一下,你就会从中发现未曾看到过的风景是那么美好,只有“不断挑战自己的精神惰性”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王崧舟老师这一箴言戳中教师学习的关键,读书的过程,应该是生活的过程。爱读书就像爱生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