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读后感
这本书可真是偶尔看到的,应该是系统推荐的,可真不是我特意去找的。但是呢,它的书名确确实实吸引了我。
说起来有点奇怪,
回忆往事,
特别是幼年与少年时代的事,
也不知怎么就觉得分外甜美。
这句话是老舍先生说的,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小时候总是天真的,老觉得个子不够高,年龄不够大,自己不够自由。
左边瞅瞅母亲,右边瞅瞅父亲,好羡慕啊!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个子够高,都够得着;
想听什么就听什么,年龄够大,不用避讳;
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时间够多,没人管着。
可是...长大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
越长大越孤单。
曾经的小伙伴们都散了,
该懂的懂了也没意思了,
时间多了任务也重了。
回忆起曾经,不由感慨:小时候真好啊!
书的第一篇是“北京的春节”,颇有些喜气洋洋的意味在。而在本章开头的一段话“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倒让我的思绪穿越过重重岁月,回到了那一年:
我的家乡是在关中,由于距离相近,习俗倒与老舍先生的北平相似。我的记忆中,除了守岁、放鞭炮、拜年、走亲戚之外,还有许多有趣的事。
大年初一当天,大人们都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去拜年,我们小孩子当然也不甘落后喽!
作为孩子头,带着一干小皮猴也撺掇着挨家挨户去磕头,许是乡下人好客,我们这群小萝卜头也被招待了。抓两把瓜子糖果就往兜里送,总要撒出来才肯罢休。
秋天,一定要住北平。
天堂是什么样子,
我不晓得,
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
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书中提及北平的地方很多,我也对这个举世闻名的城市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
老舍先生笔下的北平是个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的地方,“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使人“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这些句子读来便觉美极了,丝毫不需要多余的修饰,简简单单的铺陈,却让我仿佛置身于墙后、水边,枣儿红的发酸,蜻蜓在头顶悬绕,小蝌蚪儿也欢快地畅游水底。
北平啊,真令人向往!到底是勾起了我的魂儿。将来有一天啊,定要去瞧瞧。
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宗月大师”。
宗月大师真的就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当然也是大部分人想成为却成为不了的那种人——视金钱如粪土。
我到底还是俗人,钱这个东西我还是缺不了的,倘若缺了,定是苦恼万分,为生计发愁。当然,我还没到那为生计打拼的年岁。
但很奇怪,虽然我没到年纪,但却总是多愁善感,想的很多。后来我总结:就是闲的!
此话倒也没错,可不是闲的,若真忙起来,哪有空去考虑这么多。此般瞧起来,倒和那“富贵病”有点相似。
话题跑远了,咱先拐回来。
刘大叔是实打实的阔人,“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铺店。”
但是呢,他与一般的阔人不一样,“他绝不以我为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你能想象一个阔人被人骗去一半财产还面带微笑、温和以待吗?你能想象一个人从阔人变成穷人中的穷人还心如止水吗?你能想象这个阔人最后的结局是出家做了和尚吗?
如果这些你都能想象,那么你知道吗?这个要做真和尚的方丈居然被赶出了自己寺庙?
他真的很不一样,身为方丈,他“变卖庙产去救济苦人”,如何能不被赶出去呢?但纵然如此,他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和原则。
虽然他自己没钱,但还是做着慈善事业;虽然他自己吃着素菜,但还是开怀大笑。我很不能想象,但我确确实实是想象了,我还看到了他和蔼的面容和纯粹的微笑。
后来,他坐化了,火化后还得了几枚舍利子。
老舍先生问:“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
我不知道。
但我相信,宗月大师他,是成了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