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更何况茉莉本身就是个聪慧女子,于是茉莉选择重新进入社会竞争参加工作赚钱,终于赢得一点人生的主动权。在生儿子的问题上妈妈和婆婆两个人结成统一战线,茉莉反抗了,因为工作能力出色赚钱能力一点不逊色于当医生的丈夫,反抗成功。在女儿小叶的问题上,妈妈继续逼着茉莉按照培养茉莉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小叶时,茉莉继续反抗,小叶并没有考上妈妈和婆婆心目中的好学校,茉莉又需要承受更多的家族压力。
其实茉莉已经很棒了,她人生的前半段被妈妈控制着,走着一条社会规范下对于女性看似优渥实际上并不美好的道路,看到书中医生丈夫强迫茉莉参加其不喜欢的医生联谊会、在家庭财务开支上不尊重茉莉甚至直接无视茉莉的情节,都能看出所谓男主外女主内,让女生牺牲太多个人时间在家庭,实际上是男性对女性的另一种变相的压榨,原本女性投入家庭的时间如果投入在工作中,可能取得的成就不亚于男性,正如书中茉莉重新工作后收入并不逊色医生丈夫。
在茉莉接下来的人生,她活通透了,她不希望女儿小叶也走自己这条路,不愿意逼迫小叶去学习自己不喜欢的学科,仅仅只是为了考入升学率更高的学校。她不畏惧社会上对自己及女儿的恶意揣测,诸如两个高材生怎么生出这么愚笨的女儿,甚至考不上某某中学,而是坚定的支持女儿按照自己的个性和步骤发展自我能力。这一切归结起来就是茉莉书中浓缩的一句话,当初小叶生下来的时候,只要能触碰她的小脚丫都感觉到幸福,然而之后呢?父母们陷入对学习的愚蠢追求,忘记问问孩子是否快乐、享受其中。
除了家庭教育,书中也有很典型的学校教育中老师的反抗性思想。老师究竟是一份工作还是一份职业,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在无限放大老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同时,是不是也强迫了老师必须无条件为学校着想而忘记了其实这只是三百六十行中的普通的一行而已。书中有位私立学校很出名的老师就抱持这种反抗思维,白天上班时间老师应该努力关注学生的举动、思维动态,但下班后老师也只是普通人,只想在家中沙发上窝着什么也不做。其实挺有道理的。
当然,书中还讲了很多关于教育的事情,作者忠实地记录了自己作为家庭教师看到听到的关于自己学生的一些事情,不评价而只是记录。私以为很好,正如书中提出的陪伴治疗,有些时候他人无法感同身受,身处其中的人并非需要感同身受,可能只是需要有这么一个陪伴,赶走孤单,在治愈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缕温和坚定的希望。
这本书只是将这些教育问题摊开,并没有给解决问题的答案,事关教育,回答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