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的智慧》读书笔记
内容简介:
淡定是心灵的修炼,是人生的境界和智慧。弘一法师修行,修得了一份淡定与超然。我们羡慕这份淡定,我们追求这种超然。淡定的智慧就像佛的修行,这种修行让一切回归内心,让人宠辱不惊。《淡定的智慧: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的文字中渗透着弘一法师的风骨和智慧,让浮躁的人们学会放下,告诉人们一切顺其自然便能宁静致远。它让人们在淡定中滋养心灵,在智慧中升华人生;它让人们的内心清澈如水;让生命重新回归平衡;让人们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大彻大悟、超凡脱俗。
试读
获得真正的价值
贪婪是人的本性,只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贪心的轻重也不相同。很多失败在贪念初起时就已经注定,所以去除贪心是为了让你的内心更纯净,内心越纯净目标越明确,因此你想要的真正价值——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将来到你的面前。
弘一法师在讲佛时提到贪字,就用经书中的话告诫人们:“离贪嫉者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
佛家擅长以故事让人领悟佛法劝诫,对于贪婪,让我们跟随大师的指点,一起来看看贪心的结果如何:
有一个年轻人,颇有些才华,对各类技艺都有涉猎,但是真正的学业却一塌糊涂,一直没有太大的长进。
万般无奈之下,他去请求禅师为他指点迷津。
禅师听完他的叙述后,微笑着说:“施主路上辛苦了,我安排人为你准备斋饭吧!”
禅师吩咐人在桌子上摆满了各种不同花样的斋饭,而且很多是年轻人未曾见过的。
开始用斋后,年轻人挥动着筷子想尝尽每一道菜的味道,所以用斋完毕后,他吃得非常饱,甚至有一些腹胀。
饭后禅师问他:“你都吃出了什么味道?”
年轻人摸了摸肚子,很为难地说:“百种滋味都有,我已经无法分辨,只觉得肚子撑胀。”
禅师笑了笑,又问:“那你现在是否舒服呢?是否满足了呢?”
年轻人回答道:“现在我很难受。”
禅师笑了笑,不再说话。
第二天一早,禅师带着年轻人一同去登山。当他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年轻人发现那里有很多稀奇的小石头,于是一边走,一边把自己喜欢的石头放入口袋中。很快,他的袋子便被装得满满的,他已经背不动了,但是又舍不得丢掉。
禅师看到他气喘吁吁的样子,生气地说:“该放下了,你背这么重的东西,怎么能登到山顶呢?”
年轻人望着那未曾到过的山顶,顿时彻悟,立即抛下袋子,迈着轻盈的步伐继续前进。
人生在世,不能够贪恋任何事物,要学会放弃,只有学会放弃,生活才会更加轻松,才能向更高的人生顶峰冲刺。
其实一切众生大的烦恼是贪嗔、嫉妒。佛在一切经论中常常劝我们把贪、嗔、痴三毒烦恼断掉,这是修行的根本。心中有三毒才遇到外面的毒害,假如心中无三毒,喝毒药如饮甘露,因心内无毒,它不起作用。
若遇毒虫咬伤,应生惭愧心。民国初年,印光大师住的房中有臭虫、跳蚤、蚊虫等,都不驱除。小侍者欲为大师清理,大师不许,并说:“我的德行不够,留着它们叫我改过自新。”大师七十岁以后,所住的房间没有一个臭虫或跳蚤。
大师是做一个样子给我们看,他可以做到,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晚间没有浮云,可以看到星星月亮清清楚楚,这可以用来比喻人若离开贪嫉,则心中清净,见事不逡。
修一颗清净心
欲望是人的一种自然之性,也是最大的诱惑。儿女情长的欲望让人承受心智的折磨,金钱利益的欲望让人迷失原有的锐利。无欲则刚,修一颗清净无欲之心,情感便能坦然,利益才可长久。
弘一法师在讲到生死二字时曾有论断:“生死是大事,能真正知道了生死才算是一个觉悟的人,如不知生死,学任何法门都脱离不了轮回。”就法门来说,一律平等并无高下。贪是贪爱,欲是欲望,嗜是嗜好。在这个世间,还贪爱这样,贪爱那样,想离开娑婆就难了。我们生生世世都在修行而没能出三界,仍在轮回,就是因为贪欲嗜味。
“若不离开,如养冤家,一生修行全落空。”这个偈子就是我们生生世世的写照,始终没有离开辛苦。特别在这个时代,第一,同修贵精不贵多,志同道合,真修实练,不是人多凑热闹。第二,道场重实质,有学风道风,不重形式,香火鼎盛没有用。第三,修行在修清净心,其他神通感应都不重要。
慧远禅师的修行之路便无求无欲,非常专注。慧远禅师年轻时喜欢四处云游,二十岁那年,在行脚途中,他遇到了一位嗜烟的路人,两个人结伴走了很长一段山路。在休息的过程中,那位路人送给了慧远禅师一袋烟,慧远禅师非常高兴,欣然接受了路人的馈赠。后来,他们谈得很投机,那人便送给他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
与路人分开之后,慧远禅师心想:“这个东西实在令人舒服,肯定会打扰我禅定,时间长了的话,一定会养成坏的习惯,所以还是趁早戒掉的好。”于是就把路人送给他的烟管和烟草悄悄放到了路旁。
过了几年,慧远禅师又迷上了研究《易经》。那个时候刚好是冬季,天气非常寒冷,他给师父写信,索要一些御寒的衣服,但是冬天都已经过去了,他仍旧没有收到师父寄来的衣服。于是,慧远禅师便用《易经》为自己算了一卦,结果得知那封信根本没有送到师父手里。
慧远禅师心想:“《易经》占卜这么准确,如果我沉迷于此的话,又怎么可能全心全意地参禅呢?”之后,他便放弃了对《易经》的研究。
后来,慧远禅师又迷上了书法和诗歌,每天专研,小有所成,竟然博得了几位书法家和诗人的赞赏。但是他仔细一想:“我又偏离了自己的正道,再这样下去,我很有可能成为一名书法家或诗人,而不是一位禅师。”
从那以后,慧远禅师不再舞文弄墨、习字赋诗,而且放弃了一切与禅无关的东西,一心参悟,终于成为了一代著名的禅宗大师。
欲望可以是推动人们向上的力量,也可以成为主宰人们堕落的源头,所以,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为欲望所驱使。这样内心才能更清净,才能更好地致力于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一路上不为外物所惑动、所引诱,才能成就自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