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父母的语言》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8-12 08:01:09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父母的语言》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我既震惊,又很无奈。震惊于父母早期的语言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又无奈于很少有父母是学习了如何教育孩子,再生小孩的。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他们则完全疏忽了早期语言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从而错过了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
  这应该是一个家长的通识——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学习一种或者数种能力。将孩子的学习,教育抛给了兴趣班,学校等教育机构。而自己则很少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与义务,他们更大的关注点在于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放眼望去是没有错的,但是父母们往往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早期的语言环境对幼儿性格,心理,思想等方面的作用,最为关键的就是零到三岁。

  现如今,教育资源阶级化的现象日益凸显,父母阶级的分化进一步加剧了孩子起点的差距,这是因为父母所能调动的资源是不对等的,会一直贯穿孩子的学习生涯,形成难以逾越的鸿沟,而这些鸿沟又反过来强化阶级壁垒。据统计13—36个月的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话语: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487句话/小时,体力劳动家庭的孩子301句话/小时,接收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178句/小时。其结果,三岁孩子累计听到的单词量表明,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听到词汇是4500万个单词,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听到的是1300万个词汇,这两者之间竟会相差3200万个词汇。这恐怕才是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真正原因。

儿童出生后每秒能够产生700到1000调神经,而连接父母的语言是刺激大脑发育的最好的教育资源,三千万个词汇差距会极大地影响儿童在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执行能力,判断力,思维,情商,创造力和毅力等方面的表现。达娜·萨斯金德教授基于大量社会调研,数据证实:孩子早期教育、成长的差距,与父母的地位、经济基础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与父母对孩子用心教育(父母语言)有关。只要我们能改变孩子出生头三年里父母的语言,孩子们的差距定会缩小。学习是双向的,阶级是流动的。父母语言最大好处在于:孩子们变好的同时父母也会变得更好,从而才有可能突破阶级壁垒和教育资源不对等的现状。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看到自己孩子是怎么说话的,你就可以反思到你是怎么说话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有些不合格。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在商场购物,突然孩子在一个文具店门口停住了,示意妈妈他想要买这个玩具,他的母亲你坚决的话也说不行这个太贵了,我们家挣钱不容易。接着孩子哭闹引起了路上的行人安慰孩子,母亲则说:“孩子哭出来的行为有利于情绪的发泄和声带的发育,我不能够惯着他”。这位妈妈这样做,孩子的潜意识:我哭了,也没有人管我,我不配拥有这么好的东西,生活艰苦,任何事情都要耗费很大的代价。孩子可能的命运就是缺乏安全感,自卑不自信。有合理而不敢提,遇到好的机会不敢把握。如果这位母亲这样说:“宝贝,这个玩具我也觉得很好玩,我也想给你买,可是咋们家还有更重要的支出呀,你看我们能不能缓一缓,等攒够了钱再来买,好吗?”这样孩子的潜意识就认为,我有需求可以提,有机会是可以努力争取的。孩子可能的命运:情绪稳定,能提出自己合理的要求,也能接受拒绝,抗挫能力强。可见,父母的言语表达对于孩子是多么的重要,有时父母不经意的言行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人生。

  那我们该怎么才能够发挥父母语言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呢?书中明确地表明了三个核心原则;

3T原则共情关注(Tunein)、充分交流(Talk more)和轮流谈话(Take turns)
第一个T:共情关注。
父母用语言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关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给予孩子回应。即便孩子关注的东西一直在变化,父母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及时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回应。
①把孩子的情绪和感觉要讲出来,不断的帮他解释这种感觉,解释他所关注的东西,该方法能让孩子快速的学习。孩子无法跟着大人的节奏去做事情,如果非让孩子跟着大人的节奏,他会焦虑,它会分泌皮质醇。
②可以用孩子化的语气和孩子交流,比如拉臭臭等。孩子喜欢叠音词,有韵律。觉得有意义,更有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③具体的做法:观察→理解(经常描述他的感受和状态)→行动
第二个T:充分交流
尽可能多的跟孩子解释这个世界,延展他的想象力。
①平行谈话(描述日常生活)不断的解释正在发生的事,这对孩子是一种学习。让孩子能把实际生活中的东西跟你陈述的联系在一起,这就叫做充分交流。
②注意少用代词,比如“他、这个、那个”,这样会让孩子学的更多。
③学会“脱离语境的语言”。孩子没有看到的东西或事情,父母也可以延展出来讲,调动孩子的想象,说那些可能会发生但眼前没有的事情,这样可以丰富和孩子的谈话。
④开始语言的扩展(扩句)
比如孩子说“抱抱”,父母可以扩展为“你是不是累了?想让爸爸/妈妈抱抱”,家长说得越多,孩子也会学会连贯的语句。
第三个T:轮流谈话。

  制止孩子做什么事情,要用“因果关系”来解释为什么生活中存在很多禁忌。而用封闭式的方法(命令的方法)无法帮助孩子建立更多的链接,只会让孩子停止探索,不敢去尝试这个世界的东西。
第四个T:关掉它(Turn it off)
①把电视和手机关了。因为电视和手机不可能做到3T原则:不关注、不交流、也不轮流。孩子跟电视也学习,也在模仿,但孩子不知道对错,他会建立很多奇怪的人与人之间的链接。因为电视无法给孩子反馈,到底对不对。知道合不合规矩、能不能相处融洽,是情商增长、技能提高的过程。
②电视和手机只能做很少的补充,给孩子的成长提供一点营养粉。更多的应是父母老师和孩子的互动,其中父母的作用更大。

  古人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中最关键的就在于我们父母身上,我们渴望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我们是否能够真正用心了解如何教育孩子这件事情呢?是否真的多点时间,多点耐心去陪伴孩子呢,是否真的了解养育知识再去教育孩子呢?不要总说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父母却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其实父母的语言才是孩子的起跑线,或是说父母本身语言的改变就是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