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燕食记》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10-25 07:59:32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燕食记》读后感

      “如今,人的舌头,已经钝成这样了吗?”前有黄小厨创意料理蛊惑嘉宾心,后有各路人马硬捧地沟炸子鸡,能有多少真材实料?且不论如今餐厅三五分钟端上桌的“新鲜”料理,单说活跃在热搜的形形色色、以出格搏出位的家人头子,大致是内容生产流水线上最后那个可替换拧螺丝的人。不拿旁人说,就以我而言,好像也没有多少时间仔细锤炼、品味,甚至拿出半天的时间沉心看书都好像有些奢侈了。

      回归主题,一个人无论多大本事,总归是要吃饭的,且不论是中彩票后牛肉面里胡作非为地加一份肉再加两份蛋,还是蒋委员长吃得辣子红红的biangbiang面。饭桌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华民族对幸福的具象。我的英语老师说“世界上有很多事让人心烦,先别烦、先吃饭。”

      书中的饭桌串联起几代人的情感,也实实在在地串联起这片大地的历史。饭桌上是荣师傅生母为一身戎装的爱人做的“待鹤鸣”,是荣师傅养母救场时做的顶级素斋,是叶七师傅准备的家的味道,是荣师傅与鬼子的斗智斗勇,是荣师傅对司徒云重伸出又悬停的手,是五举为爱妻做的本帮菜……

      荣师傅说“如果阿妈不做那一餐饭,以后可能就都不一样了。”世上大约有谶,一顿饭可大可小,但世间万物又岂是一顿饭可决定,总归是为排解些生者的遗憾。荣师傅养母终其一生,只为伊人——他的生母践诺,只因落魄时的庇护,便将毕生之情交于他生母,毕生之爱注于养子!世间所言情义者,深感切之,便是那一腔默默,不负所托!

      不同道式的菜,构成了人的历程。荣师傅的妻子去世后,虾籽碌柚皮再无人得尝。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菜式,于我而言是炒面与街巷中的胡萝卜馅包子。我还小时,姥爷在西部开餐馆,那时姥姥就在灶台旁炒面。我说饿了,一定做上那份别样的炒面——不像青海拉面馆里的番茄酱炒面;也不像新疆餐厅里皮牙子和木耳的炒面。面里淡淡的有些胡椒味,配菜往往是蒜薹与牛肉一类我最爱的配菜,绝没有让我生厌的菌菇类。时至今日每逢节日,一定在家乡人开得餐馆里点上一份炒面,虽不是、却好似。而在外吃不上的就是那一口胡萝卜包子,最初从火遍街巷的胡家包子里买来。倘有人说胡萝卜岂能做馅?我定要推荐你去金城兰州好好吃上一口,肉的油润沁入胡萝卜的清香,沾湿了包子的褶,几欲涌出,每每回乡总是免不了带一兜子回家慢慢吃。重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当即决定晚饭是学校附近我精心挑选后的炒拉条,饱餐一顿,也算回了家。

     先敬罗衣后敬人,先敬皮囊后敬魂。不必恨那些以貌取人者,这是人的天性,再恨,它也不会消失。人是爱美的视觉动物,对于美丽的事物心里总是要少些戒备。有位学术大佬曾半开玩笑地讲:你长得帅一点,收拾的好看一点,在台上讲座的时候台下认真听的人也就多一点。我嫉妒着台前光芒万丈的人,甚至武断地认为台前是舞台红利的最大受益者,后来细想来最后的呈现效果才是内在水平的决定因素。罗衣与皮囊是普世的评价标准,就像对92抱有执念者,认为凡92者皆为佼佼,这种思想有什么错呢,众生的人与魂又能有多大的区别?做人想的少些,比的少些,多喝些红枣荔枝茶——博个早点励志的好彩头。

      美食的记忆融合了多少人情,岁月沉淀更是让滋味浓厚且复杂(这里在看完书的下阕时本来写的是“恬静”)仔细想来,下阕大致是说再精致的点心,在日子的起起落落中也会沦落为一地鸡毛。荣师傅年少的白月光,再相逢时,到底是爱还是执念?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有人的一辈子大抵如此,一辈子下来,好过也坏过,但最后好不好吃,还看自己如何做人,有的人把自己的人生活臭了、烂了,有的人活出来了好滋味。书虽以男性的视角而作,难免夹杂着些落入窠臼的描写,但书中的女性各个有坚守、有气性、有想法。

     中国人的那点子道理,都在这吃里头了。饮食,在这时代的磨砺中,成为了一枚切片——是中国文化的窗口:有规矩、有越矩;有抗命、有认命;质地仍是淳厚的,毕竟带着日积月累的苦辣酸甜,砥实。但是边缘确实锋利,甚而还带着新鲜的血迹,那是瞬间割裂的痕迹,必然锐痛。在切片里,藏着时间与空间的契约,藏着一些人,与一些事。他们有的栖息在这切片里,凝神溯流;有的一面笙歌,一面舔舐历史锋刃斫戮的伤口;还有一些人,蠢蠢欲动,这切片中时空的经纬,便不再可困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