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人生》有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10-21 09:29:27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人生》有感

最近,因敬佩的心理和作品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我重新又连续三遍拜读著名作家路遥,在上世纪80年代初创作的获奖的中篇小说《人生》,心灵再起波澜,感悟良多。阅读时,我为小说主人公高加林,跌宕起伏、复杂多变和悲喜交织的爱情故事情节所震撼。入迷处,常常身临其境,读到高潮时,禁不住热泪横流。

能真正打动读者的心灵,这就是作品的真正魅力所在。路遥写《人生》,从动笔到定稿,整整三年,不过期中大部分时间体验生活,搜集素材,思想准备,反复酝酿,真正写成初稿仅二十天,当中每天写作十七、八个小时,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可见他的工作强度与写作效率,达到惊人地步,也见证其雄厚的理论功底、超凡的文学才华和对人生道路的哲学思考与深刻探究。

十三万多字的《人生》,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的隆重推荐下,于1982年在大型文学刊物《收获》公开发表后,不久被印成近三十万本单行册在全国发行,读者争相购买,很快销售一空。“一石激起千层浪”,小说《人生》在全国广大青年读者中迅速引起强烈反响与共鸣,特别是被搬上银幕后,《人生》热持续发酵升温,一时田间地头或街头巷尾出现,人人争谈“高加林”和“刘巧珍”。《人生》轰动效应不言而喻。但“高处不胜寒”,在文艺评论界,评论家们立足不同角度,在充分肯定作品的前提下,发表了不少持不同意见的“争鸣”文章。全国广大青少年读者和电影观众,纷纷来信来函追捧与请教路遥,视其为自己心中的偶像,尤其是数不清的电话“骚扰”路遥,请求解答和解决各种问题。路遥的工作与生活受到一定的干扰。真是“人怕出名猪怕壮”。

确切地说,《人生》是一部当代版的现实主义作品。若对《人生》立体结构的观察与剖析,主人公高加林在历史转折时期,大胆探索社会主义新人的道路,这种探索是艰难的,复杂的,也是痛苦的,但苦中有乐。人,尤其是涉世未深的青年人,要经历一番磨炼,找准正确的人生目标,鼓足勇气,无视他人的嘲讽与压抑,坚持不懈地走下去,要善于在困难、失败和挫折面前,深刻反省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自己激励自己,风雨兼程,砥砺前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生》的主题,可以说是,呼吁与激发年轻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悟与探讨。小说的引子,作为印证,引用了路遥奉为“精神教父”的柳青同志的一段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由此可以联想,上世纪80年代初,社会对《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的热议。“高加林”这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当时,大概对其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高加林是个有素质的人物,不满足现状,高中毕业后,有文化,有理想,有抱负,踌躇满志,想脱离农村到城市工作,施展才华,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人生价值,对新生活追求向往,他这种梦想一度变成现实,但好景不长,因“走后门”被举报。他精心编织的,想与新欢黄亚萍一道远走高飞,到大城市发展的美好蓝图,顷刻间像海市蜃楼一样消逝了。第二种意见,认为高加林是《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式的、个人奋斗、自私自利的人物。第三种意见,说他是喜新厌旧的、陈士美式的人物。这在小说中也表现出来。他为了与思想前卫、能说会道、出身干部家庭的高中同学黄亚萍好,桥头断交,无情扔掉刘巧珍。而勤劳勇敢、纯朴善良、一片痴心的农村姑娘刘巧珍,强压心头痛苦,默默接受眼前突如其来的残酷事实。

高加林是在小说中,被描写成是一个相当真实的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二十岁刚出头,这个人既像保尔·柯察金,又像于连·索黑尔,是具有自觉和盲动、英雄和懦夫、强者和弱者的两重性的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性、两重性,是人生社会复杂性、流动性的生动反映和深刻展观。

《人生》中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刘巧珍,在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可爱的人物,她自桥头断交,被高加林抛弃后,感情如五雷轰顶遭沉重打击,经过一番痛苦的思想斗争后,她没有堕落,更没有无休止消沉下去而不能自拔。她在亲人的帮助下,用各种方式排解内心的苦闷与忧愁。她是个感情无比丰富的女性,同时又是一个理智的女性。高加林离她而去后,她决定嫁给老实巴交但感情专一的马栓,从不爱到爱,是她从理性的思索到感情的变化结果。她是一个自尊自爱、又实际、又理智的青年。她骨子里永远爱着高加林,但无情又无法回避的现实将她的纯粹理想击得粉碎,但未击倒她的意志与精神。

《人生》中最后从哲理角度告诉读者,现实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谁如果要离开自己的现实,就等于要离开地球。一个人应该有理想,甚至应该有幻想,但不能抛开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刚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轻人,至关重要。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

社会不能回避自己的责任,应积极引导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轻人走向正轨,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们的理想得以实现。祖国的未来属于年轻的一代。

作为青年人自己来说,重要的是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生活,要靠自己勤勤恳恳地奋斗,成就梦想。不能走歪门邪道去实现。一旦失足摔了跤,反过来会给人造成一种多大的痛苦;甚至能毁掉人的一生!

高加林曾凭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后门”机遇,实现由民办教师到地道农民再到国家干部(县委通讯干事)的蝶变,也因“走后门”而“东窗事发”,这位“红极一时”的后生从人生巅峰跌入低谷,从繁荣的都市被遣回到落后贫瘠的农村,重新当农民。他面对的现实是,那位“高大上”的洋姑娘黄亚萍,因“城乡差别”这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无可奈何与他分道扬镳。而纯朴善良,爱他如命的刘巧珍已与马栓结合在一起。这个冷酷现实,似一座山横亘面前,他的失望悔恨,惋惜痛苦得何等强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曾一度想到自我毁灭,但在他最依赖的德顺爷爷以及父老乡亲的耐心开导与安慰下,他用理智战胜了冲动。

高加林的悲剧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热心的读者与社会公众去评说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应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把握人生,莫让韶华付之东流,用奋斗让青春绽放光彩,用劳动和智慧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