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香水》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10-30 09:27:04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香水》读后感
1.

《香水》(德语:Das Parfum )是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于198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香水》出版前先在《法兰克福总汇报》上连载,立即引起强烈反映。1987年《香水》获得了十五份“古腾贝格奖”中唯一的一份优秀外国小说奖。这部小说曾经连续10年名列德国《明镜周刊》的畅销书排行榜,至今有28种文字的版本,在全世界发行600万册,与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分享了20世纪最成功的德语小说的殊荣。

《香水》先后被译成近四十种语言,各种版本在全世界的总发行量高达1500万册。根据小说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耗资5000万欧元,全球票房过亿,并获得“德国奥斯卡”——德国电影奖八项提名,且最终获得最佳摄影、美术、剪辑、音响在内的六项大奖。

2.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非主流的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小人物。作者将故事的背景放在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前的巴黎,脏乱的背景,浑浊的恶臭,黑暗中的危险,不可知的人心,惶惶如丧家之犬的鱼市里的过一日算一日的人们,组成了这个故事的阴郁底色。格雷诺耶一开始就用他的出生昭告了他连续杀婴的母亲的死亡,于是他从肮脏的鱼市被送到同样肮脏但是更加孤寂的孤儿院,很难说运气就此变好。包括后来给皮革厂当危险工作的童工也是一样,从一个泥坑到另一个泥坑,总是在稀烂污秽和被践踏中打滚,很难看到出头之日。

好在格雷诺耶让读者有所期待。那就是他对于各种气味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和记忆。这让他能够在冰冷黑暗的环境中,多一项防身的本能,比如他可以依据味道而记得回家的路,他可以提前知道卷心菜里是否有菜青虫,他甚至可以根据味道来辨认危险是否降临在左右。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格雷诺耶及早的发现了自己这一卓越的天赋,从而小心翼翼的隐藏自己。

“像树上的那只扁虱,生活为它提供的无非是接连不断的越冬。丑陋的小扁虱把自己铅灰色的身体弄成球体,以便对外界造成尽可能小的面积;它把皮肤弄得光溜溜和结结实实的,其目的是为了不致从自己身上流出什么,分泌出什么。扁虱把自己造得特别小和一副寒酸相,目的是不让人看见和踩死。”

“格雷诺耶就是这样一只扁虱。他沉默地活着,等待着美好的时光。他交给这世界的无非是他的粪便;没有微笑,没有哭声,眼睛没有光辉,身上没有自己的香味。”

或者更准确的说,格雷诺耶更像是一个狩猎者,他手持一柄没有开锋的利刃,知道自己手中的沉重与众不同,但是因为没有展示的机会,所以更需要谨小慎微,避免被绞杀在周围无谓的刀光剑影里。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香水》读后感
他的机会终于在一次给皮革商送货的途中来临。他沉迷于腐朽而浪漫的巴黎已久,一次一次的送货的经历造就了他更加敏锐和精准的辨别出各种气息的能力,他自然对于城里几个香水店的味道烂熟于心。终于,他在一个没落的香水制造商那里初显身手,从一个皮革商学徒变成一个香水店学徒。他开始学习正规的制香方法,他也开始肆无忌惮的挥霍他的才华。并不是指他一口气给香水商写下一百个不同的分子式,而是他开始意识到他的天赋能够帮助他做到很多事:他用各种粪便,垃圾,令人作呕的体液,调配上昂贵的香料,做成一种被称为“人”的香味,这香味让其貌不扬总是被人群忽视的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存在感。

如果我们的天才怪胎格雷诺耶从此后开始用他的才能发迹,这个故事就不会是一个吸引人的传奇。他学成师满后,开始了长达七年的隐居生活。因为希望更加靠近而远离,因为期待完全拥有而选择重生之后再次来过,格雷诺耶在这七年中,让自己对于味道的感觉和心思更加的敏锐,仿佛是一个天才的自我沉淀和反刍的过程。

“他屈尊多次为他的杰作祝福,而他的杰作又欢欣鼓舞地并再次发出绝妙的香味向他致谢。这时晚上已经来临,香气继续散发出来,在蓝色的夜空混合成更加奇妙的芳香。一个真正的香味舞会即将随着点燃巨大的五光十色的烟火而来临。”

而当他觉得曾经让他得到幸福和安宁的隐居不能再为他的内心增加一丝意义,或者按照他最直白的理解,新的味道的时候,他又重新回到人群。

这次他的起点高了很多。因为他已经习得诸多俗世中的规则,他将自己包装成一个被歹徒困顿在深山七年的囚徒——管它呢,他已经通晓人心,知道他们对于故事比对于真相更加容易认可。他得到公爵的资助,可是当他有机会再次将自己的天才发掘出来加以利用的时候,他潜伏在黑暗已久的命运再一次将他捕获——他嗅到了一个最美貌少女诺尔的体香。这和他以前误杀的卖杏少女的体香多么类似,然而更加精妙美丽和动人。格雷诺耶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潜伏和练习杀戮,一切都只为能够到时候将诺尔的味道完全占有。

捕获的过程——因为毕竟是谋杀情节,怎样读都有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冷血和残酷。但是好在后面马上又来了转折——剧情的转折读者读到这里已经熟悉,这次转折的是格雷诺耶的内心——他突然觉得这一次两年多的他自以为是的命运指引,并没有给他带来意想中的欢愉。

“在这一瞬间,他对人们的全部厌恶又在胸中升起,完全败坏了他的胜利的情趣,以致他不仅没有感觉到欢乐,而且也觉察不到一丝一毫的满足。他梦寐以求的事物,即让别人爱自己的欲望,在他取得成功的这一瞬间,他觉得难以忍受,因为他本人并不爱他们,而是憎恨他们。他突然明白了,他在爱之中永远也不能满足,而只是在恨之中,在憎恨中,在被憎恨中才能找到满足。”

于是天才再次做了一个疯子才做的事情,他被无罪释放后再次回到巴黎,回到他出生的那个仍旧脏乱,嘈杂,浑浊,恶臭,阴暗,冷酷的鱼市,将那瓶汇集了26个被他杀死的美少女体香,可以为他带来无与伦比的财富的香水,悉数撒在自己身上,让周围骚动而疯狂的人们一拥而上的将他撕扯和分食。

“每个人都想摸他,每个人都想要他一点东西,比方说一片小羽毛,一个小翅膀,他那神奇之火的一个火星。他们撕下他的衣服,剥去他的皮,拔光他的头发,用手抓和用牙齿咬他的肉,像鬣狗一样向他扑去,拉他,扯他,拖他。”

“当他们后来敢于这么做,起先是偷偷地、后来则是完全公开地相互对视时,他们不禁破涕为笑。他们感到特别自豪。他们第一次出于爱而做了一点事情。”

也许只有这样同样的反噬似的疯狂而血腥的结尾,才可以比拟格雷诺耶当初利剑出鞘似的近乎于神的光芒,才可以平衡他俾倪人世不择手段的摧毁美少女时的铁石心肠。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香水》读后感
3.

这本小说的笔调充满了一种完全将文字驾驭的近乎于洋洋自得的轻松态度。尤其是在书的第一章,讲小格雷诺耶如何利用自己的天赋保护自己,讲他周围的人是多么的庸俗和可笑。比如发现了格雷诺耶的天才后拼命压榨他的香水店老板:

“巴尔迪尼总以为他比实际年龄要老,如今却觉得他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觉得他只有三四岁,觉得他像那些难以接近的、不可理解的、固执的小猿人。这些猿人据说是清白无辜的,他们只想到自己,想要征服世界上的一切,若是人们听任他们狂妄自大,而不通过最严格的教育措施使他们逐渐遵守纪律,引导他们像完美的人那样控制自己,他们也确实会那么做。”

还有执意将襁褓中的格雷诺耶遗弃的奶娘——她是为了更好的照顾其他的孩子,而不是因为小格雷诺耶吃奶太多。她攒了一辈子的养老金最后还是成为一堆废纸。处处都是反讽和讥嘲,更不用说,这些处心积虑的人们在得到自己孜孜以求的东西以后突如其来的厄运。

比如香水店老板终于富可敌国成为国王贵族的座上客,可是突然某天夜里的睡梦之中,他连同他的整个房子和所有财富沉入海底;还有将他卖了个好价钱给香水商的皮革商,他拿着莫名的一笔横财,多喝了几杯,结果掉入河中溺水而亡。总之,读者几乎可以看到讥诮文字后作者戏谑的嘴脸。

而正当读者怀疑这些戏谑会不会就要贯穿始终,从而影响整个故事的进程或者阅读感受的时候,作者的笔调一转,变得无比的浪漫起来——格雷诺耶在深山中的七年无疑是一个内心需要安宁的人逃离人世纷杂的极致想像:什么也不需要,什么也都拥有,石洞为居所,野果为食物。更不用说,在格雷诺耶的心里,他是坐拥整个香味王国的国王,在他的宫殿里分门别类的储存着他收集到的各种味道,只要他愿意,这些味道随时随地为他所享用。作为一个天才来讲,能够这样超然物外的一心发展自己的潜能,无论何时都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事。

当写到他对于少女体香的迷恋的时候,那种极致的狂热和痴迷——因为不是关于肉体甚至精神的爱情,反而让那种迷恋更加的深厚和炫目,充满了不可尽诉的美感和神秘。那种阅读印象几乎等同于读到《洛丽塔》中,罗伯特对洛丽塔的痴迷,千言万语的描摹,生生息息的感受,读者一次一次跟着目眩神迷的下坠,可是心中又不能完全明白所以,是一种用文字和语言造出的感情的迷宫,是情感的高潮,也是感性触及的黑暗之处。即使不能完全理解,又觉得可以贴近肌理的共同呼吸,十分的迷幻和吸引人。

相比之下,对于最后一个美少女洛儿的杀戮的描写显得过于潦草。不是铺垫的潦草,而是过程中情感的匮乏——对于这一样一个他孜孜以求的不惜拿前面众多美少女练手的猎物,格雷诺耶的冷静显得有些难以理解。

好在读者讲故事的本领一流,这一点点不理解很快就被刑场上人们闻到那种由26个美少女体香制成的香水的颠覆场面所冲淡和掩饰。

怪大地众生太美丽——《香水》读后感
“他们变得像被情人的魅力征服的小姑娘那么柔弱。一种强烈爱慕的、温存的、完全幼稚可笑的爱恋感觉突然向他们袭来,的确,众所周知,这是一种喜欢这个小个儿杀人犯的感觉。他们无力抗拒,也不想抗拒。这像一种人们无法抑制的哭泣,像一种长久克制的哭泣从腹部产生,奇迹般地把一切阻力分化,把一切变成液体并冲刷干净。人们无非是液体,内心化作精神和灵魂,只是具有不定型的液体状态,他们觉得自己的心是不定的团块,在他们的体内晃动。”

这样的对于一个杀人犯的柔情万种,和前面杀人犯本身的冷静,以及杀人犯对于人群的内心的唾弃又是一种悲哀和苍凉的对比。

至此,读者心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曲线,从兴味盎然,到感情激荡,到迷惑不解,到最后的尘埃落定,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夸张冷静的几乎恰到好处。它当然不是一个讽刺故事,但是小到一个形容,大到一个人物命运,处处都是对这个荒谬人世的讥讽;它当然更加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虽然格雷诺耶最后领悟到,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希望人们爱他,但是这种充满了愚昧和误解的爱,离他心中所期待的因为欣赏而靠近,因为了解而爱慕,大概相差了一个世纪的距离。

所以,结尾是让格雷诺耶以玉娇龙纵身跳崖似的义无反顾,回到他从小生活的鱼市中,让那里的人对他食骨寝肉,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尘埃中的光终于还是淹没在尘埃里,仿佛唯有那样的痛楚和毁灭,才能够将这种深层的悲凉和无望结束。这大概是读完之后,读者会特别希望和作者印证自己想法的一本书,希望知道自己是不是领悟了其中的黑暗曲折,那些故作轻松的嘲讽,那些隐藏在决绝之下的无法挽救的沉沦。

4.

电影的版本是另一种味道:十八世纪一边阴暗潮湿,一边琳琅满目的花都,在肮脏的城市角落里,眼睛中闪着光亮的年轻人,更不用说他风餐路宿的碧绿的山林和古堡中探出头来比晨露更加娇美的少女,有一种唯美的讲述摇摇欲坠的繁华之下黑暗里崛起的传奇的企图。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情感层次丰富的小说,过于轻俏活泼,或者过于黑暗沉重都不是一个让观众接受的选择,所以加入了一段格雷诺耶在刑场上回溯自己心路历程的感情戏——原来他真正心爱的是最早那个和他同样在阴湿晦暗的市场中仿佛百合花茉莉花一样的卖杏少女。他原来是那么爱慕她,想接近她,占有她,可是他冷酷的生存环境从未交给他正确的爱的方式,他以为留住了她的香味就是拥有了她,他孜孜不倦追索良久之后,才发现原来那么多美少女的体香,都不及最初的那个回眸动人。

作为观众,我和大部分人一样,觉得这样的格雷诺耶更加的完整和具有说服力。毕竟这大地众生的美丽,我们除了萦绕于鼻翼之下的呼吸以外,还需要体内情感翻腾的贯通一起的共鸣。我们都不是拥有超常嗅觉的格雷诺耶,但是我们也一直在自己的爱的道路上求索。而且,不是天才的我们都比他幸运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