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
今天读的是第三章“换环境”、第四章“我丢脸了”以及第五章“我被迫离家”,故事越来越好看了。
母亲交了新男友——摩德斯通先生,沉浸在幸福之中,不容任何人说一个“不”字,这个向来软弱的女人在这件事上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定。裴果提和大卫都不喜欢摩德斯通,但无法阻止母亲奔向幸福的脚步。他们被安排去裴果提的老家——亚茅斯住了两个星期,结识了一群淳朴有爱的渔民,等回到自己家的时候,一切已成定局——母亲再婚了,跟摩德斯通先生。
大卫的地狱生活开始了。
作者细致地描绘了摩德斯通先生步步为营地将这个家收入囊中的经过。一个精明强干的男人用甜言蜜语迷倒年轻无知的寡妇,通过婚姻得到了妻子、妻子的财产以及妻子的儿子的支配权,用PUA手段打压妻子的智商,给她洗脑,让她相信自己是需要改造的;把姐姐请过来掌管全家的钥匙,处理家务时从不询问妻子的意见;甚至当大卫背不出课文时,大施鞭挞。大卫的母亲——克拉拉,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的发生,直至年仅八岁的儿子被孤零零地送往伦敦,连阻拦一下也不敢,这一切的一切完全是她引狼入室的结果。
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婚姻中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的一方拥有话语权,但克拉拉的婚姻并非如此,她本是实力雄厚的一方,但人傻钱多反而使她变成了待宰的羔羊。她没有与年龄匹配的心智,又抑制不住对爱情的向往,所以轻易就落入了男人的圈套。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乃是身不由己,克拉拉引狼入室,只能说是自取灭亡。
我深深地同情迎春,憎恨始作俑者贾赦,但对克拉拉,我无法同情,因为身为母亲,她一点刚性都没有,连麻雀都敢在猎狗面前保护自己的幼崽,她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卫挨打被送走,她愧对母亲的称号。
八岁的大卫,独自坐马车前往伦敦,没有裴果提的保护,开始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以及真实的社会,被堂倌诓骗,被同车人嘲笑,饿着肚子,忍受屈辱,来到一所破破烂烂的学校,不仅硬件差,还要时刻在身上挂一块侮辱性的牌子——这显然是摩德斯通先生的杰作,他要从精神上彻底毁灭这个孩子。
一个八岁的孩子,过早地看到社会的真面目,幼小的心灵,提前接受生活的毒打,是残酷了一些。但这些苦不会白受,大卫不会走他母亲的老路,不会变成笼子里的金丝雀。何况,苦难没有磨灭大卫高贵的灵魂,这个孩子在明白堂倌的把戏之后,心里想的却是:“因为孩子单纯,容易相信别人,碰上比自己大的,自然是信赖的(如果一个孩子过早地失掉这些优点而变得老于世故,我会感到难过的)”。
那些打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强大,大卫是值得期待的!
今天读的是六到十章,名称如下:
第六章:我交更多的朋友
第七章:我在萨伦学堂的“第一学期”
第八章:我的假日,特别是一个快乐的下午
第九章:难忘的生日
第十章:我遭冷落,又有了安排
大卫来到了萨伦学堂,开始求学。这个学堂有点类似中国的“豫章书院”,处处透着恐怖的气息。校长克里克尔与摩德斯通先生是好朋友,性格暴虐,他第一次见大卫就拼命揪他的耳朵,给他来个下马威。
学长斯蒂福是个人物,他人长得帅,学习好,能弄到各种吃的,在学生群体里呼声很高。大卫第一次见到斯蒂福就生出了巨大的仰慕之情,裴果提给的七个先令,大卫一次性拿出,任由斯蒂福买来葡萄酒和饼干在寝室里分享,听他讲学堂里的各种掌故:克里克尔的严厉苛刻,滕盖的狐假虎威,特拉德的胆小善良……
大卫在萨伦学堂的第一个学期是在忍耐中度过的,克里克尔先生巡视学生就像审查俘虏一样,除了斯蒂福,没有哪个学生不挨他的打,有一个细节写得特别精彩:“那个学生倒霉,刚被他用那把尺子打过手掌,正用手绢擦手,以为擦擦就不痛了。”胆小的特拉德几乎每天都会挨打,每次挨打他就在石板上画骷髅,把这当做一种发泄。
机缘巧合的是,大卫很会讲故事,在斯蒂福的要求下,他每天晚上都给大家讲故事,有时候感到厌倦、感到困意,仍然坚持讲下去。幼小的心灵对斯蒂福敬如天人,唯恐失去了这份珍贵的情谊。
即使亲眼看见正直善良的梅尔先生被斯蒂福当众羞辱,被迫辞职走人,大卫的内心也只有对梅尔先生的歉意而没有一丝一毫对斯蒂福的谴责,个人崇拜强烈到了蒙蔽良知的地步——连胆小的特拉德都敢指出斯蒂福的过错——这也预示着将来大卫会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
大卫是遗腹子,从未见过父亲的模样,陪伴他长大的是母亲和奶妈——都是温柔善良之人,后来母亲改嫁,继父冷酷无情,大卫的人生中一直缺少父亲的引导。这时候斯蒂福出现了,只比他大六七岁,但相貌英俊,举止潇洒,素有威信,有保护大卫的力量,这在大卫的心中似是一种迟来的父爱。所以他崇拜他、仰慕他、真心拥护他,恨不能把字典上所有的好词都搬来形容他。
大卫在萨伦学堂的日子不是特别美好,但很快他连这样的日子都将失去,母亲去世之后,大卫回家奔丧,摩德斯通先生不愿再花钱供他上学,便打发他去做洗刷酒瓶的童工,不足十岁的大卫彻底沦为无人照拂的孤儿。
有一个细节特别感人,车夫巴吉斯喜欢裴果提,屡屡让大卫帮忙表白,裴果提听后大笑起来,用围裙捂着脸,脸色通红,好像很开心的样子。母亲怕裴果提结婚后会离开自己,裴果提则发誓不会离开,她说:“我怎么会离开你呢,我的宝贝儿!就是把世上的金银财宝都给了我,我也不会离开你呀。你那个小脑袋瓜儿怎么这么糊涂呢?”
个人幸福当前,裴果提心中却只有这个活得如同惊弓之鸟的女主人,她心地善良,仁慈宽厚,虽然对大局无能为力,但她陪伴母亲直至生命最后的行为,在整本书里,是难得的人性之光。
今天的读书笔记可以有个副标题——“也说斯特朗夫妇”,主要评论本书第十六章的内容,观点稍微有点犀利。
大卫在姨奶奶的资助下,来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所学校——斯特朗博士的学校,这所学校庄重、文雅、井井有条、制度健全,是一所很好的学校。校长斯特朗博士因为德才兼备而成为全体学生崇拜的偶像,在学生眼中,斯特朗博士的仁爱像阳光一样照耀每一个角落,哪怕是一个无赖,只要能够接近他,引起他的注意,给他讲一段悲惨的故事,那么接下来的两天就有着落了。因此,在无人保护的情况下,斯特朗博士简直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就是这样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校长,却娶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妻子,年龄差距约有四十岁。第十六章的开头写到了斯特朗博士的出场:面带锈色,衣服没有刷得很干净,头发没有梳得很整齐,膝盖下面的带子没有系好,护腿的扣子没有扣好,用无精打采的眼睛看了我一眼……从描述上来看,这就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头子,丝毫没有活力,每一天都需要人来照顾。而妻子安妮却年轻漂亮,动作敏捷,为他穿鞋,为他扣上护腿,大卫差点以为这两人是父女关系。
紧接着就写斯特朗博士央求威克菲尔先生,给妻子的表哥马尔登找工作,威克菲尔先生反复问他,希望安排到国内还是国外,博士回答无所谓,威克菲尔先生于是有了主意,这是第一个悬念。
夜晚,威克菲尔先生家里,马尔登登门造访,口口声声称斯特朗博士为“老博士”,被威克菲尔先生纠正后,依然称之为“老博士”,语气非常令人玩味。他认为老朽的博士娶了自己年轻貌美的表妹,给点补偿也是合情合理的,这是第二个悬念。
所有的疑问都在送别马尔登的宴会上得到了解释:博士的岳母——马克勒姆太太——外号“老将”(因为她善于指挥众多的亲戚列队向博士进攻),滔滔不绝,一面感激博士是整个家族的大救星,一面深情回忆博士向安妮求婚的情景,一面抱怨安妮不肯向博士提各种要求,并且表示,今后想要办什么事能不能亲自去说,博士当然表示同意。
可怜的马尔登被安排去印度当军官,要呆多少年,谁也不知道。正为此伤感呢,斯特朗太太比他更伤感,向来喜欢唱歌的她唱着唱着就唱不下去了。送别马尔登的时候,大卫看见马尔登手里拿着一件樱桃色的东西。而安妮已经晕倒在走廊上,被救醒后,裙子上那条樱桃色的飘带也找不到了。
大卫回家后,又原路返回,帮艾妮斯寻找小网兜,却发现斯特朗博士正在给他年轻的妻子读一部词典的手稿,安妮仰头看着他,脸上充满了极为恐怖的神情。
大卫太年轻了理解不了,我的学生比大卫还要年轻,更理解不了这里面的玄机,他们为博士的一腔爱意被辜负鸣不平,为安妮和马尔登的青梅竹马被拆散而遗憾,为安妮有一个“老将”母亲而羞耻。
还是茨威格说的对,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一个六十二岁的普通老人,敢不敢向二十出头的美貌少女求婚?答案是不敢。但斯特朗博士怎么就敢求婚,无非就是觉得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可以填平年龄的沟壑,自己身上有的,正是对方身上没有并急切渴望的。少女是否爱他,并不重要,他娶她既有面子上的荣耀,也有长长久久的陪伴和照顾,从这一点上来说,妻子比保姆更贴心。安妮的母亲更是心如明镜,女儿的青春美貌是她手中唯一的王牌,不换点稀缺资源说不过去,找个年纪相当的小伙子,自己依然是个穷岳母,不如以婚姻之名卖给有权有钱的老男人,余生才会安闲富贵。安妮和马尔登是被牺牲掉的一对青梅竹马,他们之间有情并且真挚,但对抗不了生活的压力,真要结婚了也会贫贱夫妻百事哀,不能免俗。
斯特朗博士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外人设不倒,对内恩威并施,安妮那极为恐怖的神情标志着斯特朗博士并不昏聩,他什么都知道,他依然牢牢地控制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