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全书的最后一句话,小说也就结束在了“卡拉马佐夫万岁”的欢呼声中。
3.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
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籽粒来。”
卡拉马佐夫一家就是所谓的“偶合家庭”。
“偶合家庭”,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发明的一个说法,也就是“偶然组合起来的家庭”,这样的家庭,除了血缘关系之外,是缺乏精神上的必然联系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写这样一个家庭,描写父与子之间的关系,描写老卡拉马佐夫与四个儿子之间的故事,说到底还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
卡拉马佐夫一家五口,其实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思想的传声筒,通过他们的言行,通过他们的行为构成的比照,通过他们相互之间的争论和交锋,陀思妥耶夫斯基表达了他关于“人”和“人的秘密”的诸多思考。
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情节发展动力,与其说是揭开究竟谁是杀人凶手的谜底,不如说是在为了让小说中每个主人公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卡拉马佐夫父子各有各的思想,而且他们每个人的思想自身也都是矛盾的,分裂的,二律背反的,他们相互之间又在进行着激烈的交锋和争论。
有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作为作者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似乎对他笔下的人物及其思想也失去了控制,他自己的思想立场上似乎也出现了某种摇摆。
所有这些,都使得《卡拉马佐夫兄弟》成了一首雄浑的多声部的思想大合唱,成了一部复杂的复调结构的交响乐。
但是,这毕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晚年一部深思熟虑、呕心沥血的巨著,把书中各个人物的思想统一起来看,我们还是大致能够揣摩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部小说中试图表达的中心思想:
人是应该有信仰的,因为人是有罪的,所谓原罪,既是行动上的,也有可能是思想上的;
上帝是存在的,上帝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让人类的苦难有所寄托,人的犯罪、忏悔、复活都是以罪孽为前提的,以受难为代价的;
有罪的人面对上帝,通过苦难获得解脱,最终成为善的人,有爱的人,上帝赋予人类的向善能力,仁爱能力,是人和人类精神不朽的最终保证。
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扉页上有一段题词,这是从《圣经·约翰福音》中摘出的一段话:“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籽粒来。”
这句话后来也被刻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墓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