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儒林外史》读后感13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3-01 07:58:57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儒林外史》读后感

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

寒假与学生们共读了《儒林外史》。《儒林外史》写作背景虽为明代中叶发生的故事,然而实际上影射着清政府统治下的18世纪的中国社会,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揭露封建社会末期的各种丑恶现象。作者以极其严肃的态度、犀利老辣的笔调、含蓄幽默的言辞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科举制度,勾勒出一幅幅姿态各异、畸形发展的士林群丑图。

这本书内容比较艰深,人物众多,许多语句比较难懂,学生读起来难度很大。为了让学生们对这本书产生兴趣,讲《范进中举》时,已对这本书的讽刺艺术进行了一点介绍。假期阅读开始前,利用上网课的机会,与学生就本书的讽刺艺术进行了进一步的交流。下面我结合书中内容,浅谈一下自己对本书的讽刺艺术的看法。

一、矛盾讽刺法

《儒林外史》一书的讽刺方法中比较突出的一种是矛盾法:即把相互矛盾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其不合理,尤其是注意把讽刺对象言语行动的前后矛盾或表里不一揭示出来,暴露其丑陋,从而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

教材上选进的《范进中举》中,用人物自己言语的前后矛盾形成讽刺,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判若两人的言语:“这些中老爷的,都是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肉吃!”本来把范进骂得狗血喷头,一文不值,可一旦范进中了举人,胡屠户则厚颜无耻地吹捧:“我每常说,我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的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前后言语,自相矛盾,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二、写真讽刺法

鲁迅先生早就指出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非写实决不能成为所谓‘讽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十分典型地体现了这种精神,它在构成讽刺时,是通过当时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人情世态的真实描绘而造成讽刺效果。而这种写真讽刺,在书中主要体现为对人物的语言、行动等进行穷形尽相的描写,让人物自己去说话,去表演,去展示自己丑陋的灵魂,从而达到讽刺的效果。

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马二先生,阅读时我常常为他的天真憨直的言行而发笑,又会为他的迂腐而感叹。例如,畅游西湖,让马二先生感兴趣的,不是湖光山色,倒是酒店里的羊网散发出来的气味和盛入盘中的各色美味佳肴,引得他喉咙里咽唾沫。马二先生头脑迂腐、热衷功名、醉心举业,他出题叫匡超人做八股文,并嘱咐他:“奉事父母,总以文章为主,小生在世除了此事,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临别时还从自己的书架上捡几本八股文“作文选”塞给匡超人。正是在他的极力鼓动下,匡超人才开始苦读八股文,醉心举业。但同时他又具有慷慨仗义、急人所难的高贵品格。他送银两衣物给流落他乡的匡超人,帮助了匡超人。这些真实的细节描写使讽刺对象既可笑,又真实,使讽刺手法既辛辣,又深刻,使主题更显深刻。

三、夸张讽刺法

用写真讽刺法,并不排除在一些特定场合、特定人物身上依据真实的现实生活基础进行合理的、适度的夸张,从而造成明显的讽刺效果。我们先看一看范进中举之后阔气起来,其老母高兴致死的那一段描写。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到第四日上,老太太起来吃过点心,走到第三进房子内,见范进的娘子胡氏,穿着漂亮的衣服,督率着家人、媳妇、丫环,洗碗盏杯箸。老太太听众人说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的,把细磁碗盏和银镶的杯盘逐件看了一遍,哈哈大笑道:“这都是我的了!”大笑一声,往后便跌倒。老太太欢喜致死,这是对科举制度害人的批判,更是一个辛辣的讽刺。

运用夸张手法表现讽刺的情节,本书中最著名的情节就是严监生临终前因为油灯里多点一根灯草而迟迟不肯咽气。这一细节,一方面有一定事实基础,一方面又由此进一步生发开去,进行合理的夸张。严监生就为灯盏之中有两根灯草,不放心,而不肯咽气,讽刺其吝啬鬼的心性入木三分!

四、幽默讽刺法

《儒林外史》之中,作者的叙述、描写语言十分幽默、诙谐,寥寥几笔白描便如同漫画;轻轻几句叙述,看似毫不费力,但却极具幽默感,充满讽刺意味。如书中对鲍廷玺新娶的填房太太的叙述描写极为诙谐、幽默:这位太太知道丈夫原来是带戏班子的,气出了病,可有钱时病就来了,没有钱时病又不大发了,只是在家里哭。但后来丈夫的大哥来认亲,给了一些银子,“太太身子里又有些啾啾唧唧的起来,隔几日更请医生,要吃八分银子的药。”语言中的讽刺意味十分明显。

《儒林外史》是一场讽刺艺术的盛宴,也是一本醒世之书。书中值得研读、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会在随后的反复阅读中,在和同事、学生交流讨论的活动中,继续深入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