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为什么很多人都避讳谈论死亡?
我们总是以无聊或者琐碎的活动来填满每一个时刻,以保证不会单独面对这位陌生人。
我们太过着迷建造房子的快感,但当我们死亡的时候,万般带不去,尤其是我们如此钟爱、依赖的肉身。为了拥有更多的财物,我们拼命追求享受,最后沦为它们的奴隶,只为掩饰我们对无常的恐惧。
我们有很多人,一辈子忙得身不由己,甚至没有时间思考真正重要的问题。
物质太丰盛了,生命就会被物质所累。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滋生了焦虑,让我们贪得无厌,进而把我们培养成“消费机器”。十八世纪的西藏上师吉美林巴说:“众生被各种各样的感觉迷惑,因此无止境地迷失在轮回的恶性流转中。”
可我们似乎忘记了,我们每个人都终会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来世哪个先到,是时候问一下自己:什么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如果我们能够跳出这一重复的循环,是否就能找到生命真正的意义?《人生五章》就是告诉我们,改变,可能需要跌倒多次,但最终我们可以找到新的道路,走向不一样的街道。
《人生五章》,很形象地说出了习性的全部。
1、我走在街,(人生第一章)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2、我走上同一条街,(人生第二章)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我还是花了很长时间才爬出来。
3、我走上同一条街,(人生第三章)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儿,
但还是掉了进去......
这是一种习气。
我的眼睛张开着,
我知道我在哪儿。
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4、我走上同一条街,(人生第四章)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5、我走上另一条街。(人生第五章)
看完《西藏生死书》这本书,我犹如新生,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生与死的看法。
实际上以“三世说”的常识(《金刚经》导读当中对生命观分为“一世说”、“二世说”和“三世说”)来说,我们只是旅客,暂时住在此生和此身。
佛法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按照《金刚经》导读来看,就是要解决所谓的“生死大事”,也就是如何熄灭轮回的涅槃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佛法就是释迦牟尼佛给出的他老人家认为最有效的能够引领众生走向涅槃的解脱方案。
我们中国古人的生命观一般是“两世说”或者“三世说”,极少一些人是“一世说”。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对生死的基本看法就是“死了没完”。
对生死这件事,您觉得“死了没完”吗?您想熄灭生死走向涅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