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2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2-19 08:59:32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

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黑格尔

1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本名石悦。他是一位青年历史学者、畅销书作家,也是明史学会会员,专业职称为副研究员。当年明月以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明朝三百年间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深受读者喜爱。他的作品《明朝那些事儿》销量过五百万册,成为三十年来最畅销的史学读本之一。

2

书籍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历史小说,主要描述了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明朝的历史故事。全书涵盖了明朝的开国、盛世、动荡与危机,以及名臣与奸臣的政治斗争等各个方面,对明朝十六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

3

朱元璋

从乞丐到皇帝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你一定想不到,这是大明王朝开国皇帝的“座右铭”。

这可不是简单的占有欲,而是朱元璋所秉持的一种权力观念,强调对权力和财富的绝对控制。

朱重八家境贫寒,早年父母双亡,一度流落街头成为乞丐。元朝末年起义频发,他加入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并改名朱元璋。他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并在鄱阳湖之战中利用火攻击败陈友谅。1368年,朱元璋攻入元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建立明朝。他强化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丞相和中书省……(历史书原句)然而,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他滥杀功臣,大兴文字狱,制造了不少冤案。在朱元璋充满矛盾与复杂的人生轨迹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也看到了权力对人性的扭曲与影响。

4

于谦

大明的命运之子

你一定背过这句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但你知道它的时代背景吗?

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亲征瓦剌。由于准备仓促、指挥失当,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大军包围并击败,皇帝被俘,人心大乱。此时于谦挺身而出,他扶持朱祁钰即皇位以稳定人心。同时亲自指挥,力挽狂澜,成功击退了瓦剌的进攻,赢得了著名的“北京保卫战”。于谦的这句诗“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的。


然而,在明英宗第二次登基后,于谦因“谋逆”罪被冤杀,这无疑是对于谦忠诚与功绩的极大讽刺。他的死,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也是明朝宫廷权力更迭中的悲剧。

5

朱由检:

一根绳结束明朝300年

你去过景山公园吗?300多年前,有一位皇帝在此上吊自缢……

崇祯帝朱由检即位之初,果断铲除权宦,致力于恢复明朝的繁荣。然而,外战中却未能扭转后金的战局。连年天灾引发农民起义,崇祯帝频繁更换内阁辅臣,试图平定内忧外患,但未能成功。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军逼近北京,朱由检在绝望中杀后妃、砍女儿手臂,最终选择自缢于煤山,为明朝画上了句号。

崇祯皇帝的一生,虽然未能挽回明朝的灭亡,但他从未放弃挽救王朝,他的勤奋、节俭和对国家的责任感令人敬佩。然而,历史的进程往往不是个人意志所能左右的,明朝的灭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6

结语

《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作品让人深刻体会到历史的沧桑巨变与人性的复杂多面。书中对明朝各位皇帝、将领、文臣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勇气和谋略,更揭示了他们在权力斗争中的无奈与抉择。它让我们看到,一个王朝的兴衰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帝王将相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成为影响历史的关键节点。然而,历史的走向又不完全由个人所决定,它还受到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民众意愿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明朝的辉煌与衰落,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它的灭亡虽然令人扼腕惋惜,但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与稳定是多么来之不易。在品味明朝历史的同时,我们也应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铭记历史教训,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