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史有感:安史之乱,谁之过?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7-17 06:28:52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史有感:安史之乱,谁之过?

大多事件的发生,尤其是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也就是说事出必有因。

唐玄宗末年,755年12月16日,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历时7年零7个月。

双方参战人数最多时高达五六十万,伤亡人数达三十多万,最终叛乱得以平息。

硬是把举世瞩目的盛唐开始转向衰败。

一般来说,这样大规模的造反,要么是新朝建立,人心不服,要么是旧王朝已腐朽不堪,民不聊生。

而安史之乱却是发生在唐朝比较兴盛的时期,这么大规模的叛乱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

安禄山也许一开始也并没有想要造反,但他具备造反的条件,这对于皇帝来说就是一种威胁,对于看不惯安禄山的人来说,更是一种不可以的存在。

人人都得为自己的命运深谋远虑。

有些人片面的把安史之乱理解为杨贵妃红颜祸水,唐玄宗骄奢淫逸,任用亲戚小人而致。

那么安史之乱,到底谁之过?

安史之乱的发生,其实是很多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

盛唐之下,皇帝一定是有强大的军队的,为何会镇压不住安禄山的叛乱军?

安禄山具备怎样的叛乱条件?

唐朝的军事制度,沿袭了隋朝的府兵制,并加以完善,但由于府兵的田地逐渐被官员和豪强吞并,士兵开始逃亡,最后兵府只剩一个空架子。府兵制逐渐变成募兵制。

唐玄宗开元年间,由于军队强悍,经济发达,一度对其他国家发动战争进行扩边,边境的守护需要诞生了节度使。

节度使集军、民、财于一身,名副其实的土皇帝。

唐朝总兵力大约六十万,九个节度使掌握兵力大约四十八万。

安禄山为三镇节度使:范阳、平卢和河东。掌握兵力约十八万。

皇帝的中央军羽林军约十二万,与安禄山的士兵素质天上地下之别。

安禄山军队长期驻守边关,面对的是契丹突厥这样的对手,战斗力那是杠杠的。

反观羽林军,由于长期没有作战,训练少,经验少,战斗力差。

安禄山自己是胡人,他长期大量招募少数民族士兵和将领。并且为人残暴,不顺从自己的一律被打击迫害。

对于士兵来说,先认节度使,其次才是唐皇帝。

这样来看,安禄山具备了叛乱的拥兵条件,历史上具备造反条件的人多了,但并不是人人都会造反。

安禄山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他又是怎样一度获得唐玄宗的宠爱和信任的呢?

安禄山,为突厥族的一个巫师之子,从小失去父亲,后因其母嫁给安延偃而为安姓。

安禄山野蛮,聪明,有野心,也善于察言观色,巴结权势,但他却不是政治家,他的哲学就是强权真理。

他从小当兵卖命讨生活,没有什么民族精神民族大义,有的只是看谁厉害就巴结谁,最后自己厉害就做老大。

他极力巴结显贵,认唐玄宗为义父,认杨贵妃为义母,在宫廷跳舞扮丑博贵妃一笑,甚至千里送荔枝把自己跑得昏死过去,穷尽其能搜集制造各种精美物品送到皇宫,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获得皇帝贵妃的喜爱和信任,从而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

安禄山可以在皇帝贵妃面前表演自己的憨态滑稽以博欢笑,也可以对异己打击报复,睚眦必报,手段残忍凶狠。

从佛的因果来说,安禄山生前的种种行径,也造就了他最后的悲惨下场,他身上背负的孽业太多。

安禄山最后死于身边服侍的人李猪儿,他曾亲手阉割的人,这也是他应有的下场。

李林甫助长安禄山势力。

李林甫任宰相十九年,为巩固权位,杜绝边将入相之路,假称胡人忠勇无异心,淳朴单纯,建议唐玄宗用胡人为边疆镇守节度使,并且放任他们拥兵自重。

李林甫奏道:“文臣为将,怯于战阵,不如用涵族、蕃人。蕃人骁勇善战,而寒族在朝中没有党援。”

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使得高仙芝、哥舒翰等少数民族将领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也使得安禄山得以长期控制河北,助长了安禄山的军队势力,为安史之乱埋下祸患。

唐玄宗的一颗棋子

唐玄宗对安禄山的信任和重用,也不是没有来由的。

一方面,李林甫在朝中霸权,独霸朝野,安禄山的壮大也可以为唐玄宗制衡。

另一方面,边疆镇守确实需要像安禄山这样骁勇善战的将领。

第三,安禄山极尽讨好杨贵妃与唐玄宗,讨得欢心,又表得忠心。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七》:上尝谓力士:“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力士答曰:“边将拥兵太重,陛下将何以制之,臣恐一旦祸发,不可复救,何得谓无忧也。”

又言“自陛下以权假宰相,赏罚无章,阴阳失度,臣何敢言。”

但玄宗听不进高力士的言论。

杨国忠是安禄山叛乱的催化剂。

杨国忠,杨贵妃的哥哥,本来没有什么才干,由于杨贵妃受唐玄宗专宠,所以杨国忠在李林浦死后,操控着朝廷。

皇帝想要削弱地方蕃镇势力,其实有很多办法的。

但由于杨国忠出于私心,他并不是有什么先见之明,而是想对安禄山打击报复,所以多次进谗言说安禄山要叛乱。

并要皇帝试探安禄山的忠心,此间过程又各种暗地操作。

作为安禄山来说,皇帝对自己起了疑心,身边又有讨厌的杨国忠时时进谗言诬陷自己,眼看自己要成为杨国忠案板上的鱼肉,当然不愿就范。

与其被杨国忠杀,不如自己先杀过去,自己对打仗还是很有信心的,虽然后来事实证明安禄山叛乱得也不是很顺利。

后来安禄山听闻杨贵妃被赐死,还伤心不已,眼睛都哭瞎了,当然这也是野史传闻,听听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