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5-23 07:28:13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我心中的“格物致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

2020级六班 董弈宸

若是像木鸡似的呆呆地看待任何一件事,成果都不会完美,只有进行实践实验,再将结论进行分析和进一步思考,成果才会日臻完美。

这便是这篇文章和丁肇中先生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在我读来,这是一篇漫谈式议论文,为读者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正如文中所说,当时的中国青年只知道学死知识,不会实践,更不懂得变通,以至于他们考试时高唱凯歌,可是投入到社会工作时就捉襟见肘了。这种情况不利于国家的长久发展。而反观西方国家,真正做到了“格物致知”,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才是科学完备的教学方法。这点是当时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这篇文章的背景和写作动机。

说回“格物致知”。格物:探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格物致知”这个词的表面就告诉我们,实验思考两者缺一不可。

“光想不做”那就是“装”,“只做不想”那叫“傻”。并且一定是“格物”在前,“致知”在后,意思是真理来自于实践。只有实践探究才能得出真知,所以这个词的意思就是:通过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中国古代也有许多文献中留下了这样的言辞“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列宁也曾说过:“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可见 ,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但在我看来,要纠正一个误区。既然实践那么重要,是不是天天只需不停的做实验就可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确切地说,能得出真理的实验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知识之上的,盲目的无趣的实验只是在浪费生命。所以提醒同学们一句:好好学习才是得出真理的唯一捷径。尽管有像爱迪生这样,学后通过不断实验得出真理的人,但这也是依靠他们强大的自律性和天才般的头脑,并经受了千般磨难万般艰难才得来的。

有人说“天才”和“疯子”就在一线之间,我觉得这“一线”便是“实践”,没有人生来就是这两类人之一。当人们的学识达到一定程度时,经过实践后,被真理洗礼的人便是受万人敬仰的前者;而另外一些只会空想,最终被无数问题折磨崩溃的人便是引来他人异样目光的后者。

保持敢于实验,寻根究底的科学探索精神,能让你在求知路上避开弯路,去追寻属于你的那份光明。那份光明是什么?每个人心中都有所不同,但有一点相同的是:你不会为了它而后悔!

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有感

2020级五班  彭鑫

通过学习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颇有感触。

在浩瀚学识的海洋中学习的我们,经常会被这茫茫银河所震撼,但是“格物致知”只是这茫茫银河中的沧海一粟,他所饰演的角色都是扁舟中的指南针,它会让我们在这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同样会带领我们走出困境,航行至光明的彼岸。

读完文章后,我也明白了格物致知精神的最大好处。

都说“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旧闻。”新时代的我们应当敢于质疑,大胆发出自己的声音,对待事情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做人云亦云的“鹦鹉”,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我觉得这才是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体现。

科学课上为什么要求亲手去做实验?因为亲手验证并得出结论的过程,才能更深的印在脑子里,从而使我们得知:要敢于实践,不能盲目追求课本上的白纸黑字的古板定理,也不能轻易的相信他人的观点。

比如哥白尼专注研究,对当时盛行的“地心说”持反对反对意见,提出自己“日心说”的观点,这种敢于质疑,不被权威所左右的精神,不怕打压的精神就是格物致知的精神!

上物理课的时候,我们也经常去物理实验室一探究竟,这也是格物致知的意义所在,当我们自己动手亲自去试验并去记录的时候,真理往往就出现了,并且会牢牢地刻在我们的脑子里。

表面的答案似乎会让人心安理得,但是却与实际不相符合,宇宙无边无际,我们也只是大千世界中千千万万之中的其中一个,而我们却不能坐井观天的活着,更要关注的是探求真理。

我们为何而活?为真理而活。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老师教给我们的,是让我们为此去求证、探索、发现。古人是如此,现代亦是如此。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道理吧!

天上不会掉馅饼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读后感

2020级六班 刘依心

“格物致知”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格物致知精神”则指一种实践精神,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物”是探究事物原理;“致知”是获得知识。简单可以概括成“实践出真知”,正像丁肇中先生所说的那样,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于许多家长,老师来说,只要把理论知识抓好就足够了,题能答对,能考高分儿,这就够了。毕竟在许多人的认知里,理论既然掌握好了,那实践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

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没什么亲自动手的机会:

在学校上物理课,化学课时,许多实验都是老师在讲堂上展示,我们在底下观看。

一学期去实验室的次数真的屈指可数。

虽然都知道“实践出真知”,但我们可以实践的机会真的太少太少了。

那些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哪个不是在探索、观察、实践中走出来的呢?

我自己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对此也深以为然:

我最擅长的绘画,绘画大神总结出来的技巧、方法,多如牛毛,就算花上十年,二十年都看不完,但只看不去试,不去尝试,一点儿用都没有。那种视频的评论里,一定有一句话是这样的:我的脑子会了,手没会。

多么朴素而又真实的领悟啊!实践起来仍然是个“小白”。

若是不去练习怎么可能学会?若是真的有人看上几眼就学会,那么对努力付出,反反复复练习的人是多么不公啊!

那样的教程在我的收藏夹里没有成百,也有几十了,但我真正学会的却只有我拿起画笔去练过的那几个,这便是实践的成果。

以前画人的脖子总是画的特别细,怎么改过来的呢?我看了zyⅹ画画时跟她学的,练了六七遍才勉强改过来,这就是观察实践的结果。

“天上不会掉馅儿饼”,空想是什么都得不到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实践出真知”的格物致知精神是我们有志青年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