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歌》读后感
翻开朱明霞老师编著的《生命如歌》这本书,认真的读了第一张,就被她提出的理念和阐述的故事吸引了,书中开篇,朱老师指出爱分为三种:第一钟爱自己/个体,第二种,爱父母/家庭,第三种,爱社会/他人,三种爱的平衡是最佳状态,也就是善待自己,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这其中第三种爱,爱社会的行为体现了我们对社会和他人的尊重程度,而尊重生命源自于这种爱的基石和境界。朱老师通过一个个生命故事,唤起了大家对第三种爱的普及和升华,从而使我们能尊重生命、珍惜拥有的爱,并能最终做到健康平地面对死亡。
在《背负伤痛,继续前行》这篇文章里,作者通过癌症患者于娟的故事总结了关于癌症,关于治疗,关于家人,关于朋友,关于生命的意义五个部分,在癌症面前,人可以保留自己尊严的途径之一就是真实,不要假装云淡凤轻地沉默,或故作轻松地说些鼓励的话语,真实的呈现也是对病人最基本的尊重,同样,作为我自己,希望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帮助他人,就更要学会从病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疾病痛苦,要会直面真实的病人。
关于癌症治疗,现实中出现两种现象,一则是癌症患者放弃积极治疗,选着舒缓疗法,一则是像于娟一样,她说“死亡对自己来说是’痛快舒畅’的,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但这会使她的亲人受苦,她选择积极治疗,她想以行动告诉孩子,遇到珍贵的人,关键的事,都要积极争取。”其实无论是积极治疗,想要多活一点点时间,还是选择舒缓疗法,只要不违反社会道德底线,让病人能按自己的意愿、想法去安排死亡的自由,不再孤单、痛苦,不带着太多的遗憾死去,那就是“好死”,在生命的最后,拥有最真实的亲情、友情,体会最真实的爱,那就是“好死”。
作者在书中整理了地震中,志愿者们记录的故事,他们不惧危险,来到震区严重的地方,亲临了灾民们的悲痛、恐惧,灾难来临,让生命颤抖、恐慌,但志愿者们用他们的善良陪伴着灾民,帮助他们减轻身体创伤带来的痛苦,同时爱心的陪伴,也让灾民们学习坚韧,“也许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美好,但必须努力渡过今天。”让受到伤害的人们重拾对生活的掌控感。时灾区的人们也教会我们感恩,大自然的力量很多大,灾难来临人们无法抗力,唯有珍惜当下,灾民们面对灾难仍能看到事情好的一面,互相帮助,知道有许多人来帮助他们,他们口中连声道谢,到处散发着正能量,这一切使医疗志愿者感动,也使我们读者明白了,学会感恩,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从容面对。
在第一章中,还提到志愿者关爱艾滋遗孤的事例,他们与这群不幸的孩子交朋友,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孩子们送去关怀与温暖,那么小的孩子,接受到的是与父母的生死离别,自己感染了艾滋病后,遭受到亲友们的排斥、社会的歧视,使得他们中的部分人对社会存有敌敌视情绪,志愿者们用爱心陪伴他们,缓解他们的失落、寂寞。”同时告诉孩子们,也告诉我们,“心里怀念着离开的人,想着他过去所做的每一件事,和自己在一起时的每一刻时光,这些美好的回忆,就是他们所带来的最后且最珍贵的一份礼物。死亡其实也未必是想象中那么恐怖,也可以让人感到很温馨的。”“如果不曾下雨,谁会好好享受阳光?如果没有黑夜,谁会高兴的期盼白天来临?如果没有死亡,怎能突显生命的价值?”读了第一章后,一个个生命的故事,一个个在灾难面前勇敢前行的榜样们,再一次告诉我,生命不是为了死亡而存在,与其纠结如何面对死亡,不如努力地活着,把握时间,珍惜亲人、爱人,勇敢,踏实的生活。
志愿者的故事坚定了我要参与到社会活动中的信心,也许我才刚刚起步,也许往后的路途充满坎坷,但我有信心坚持,就如莫泊桑说的“生活不可能像您想象的那么好,也不会像您想象的那么差,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的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加油,为自己定下的目标努力,让我们牵手走得更远!
《生命如歌》第二章,生命重生与把握——珍惜生命,在本章前述中说到:生命一直是“跌倒起来,再跌倒在起来”,“随时会遇到突如其来的插曲”,在这一篇章中,说了多个在生命插曲中,在爱情、亲情的陪伴下,人们如何跌倒了站起来的故事。
50多岁的黄先生因急性心肌梗塞在家中突然倒下,黄太太发现倒在床上的他时,被突如其来的场景吓坏了,慌乱中她冷静下来,用自己学过的急救课程为黄先生做心肺复苏,并让儿子赶紧联系救护车,“黄太太一下一下地按压着,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想把丈夫唤醒”……后经医院抢救,植入支架,黄先生慢慢脱离危险并逐渐恢复,直至他康复,家人才慢慢告诉他病情真相,问他能否想象自己曾经经历了这件事,黄先生摇摇头,像听别人的故事般从容淡定,不过这次经历使黄先生感叹世事无常,并且他们全家体会到了“要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活在当下,享受生命”;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梁先生梁太太身上,死神“无情又诙谐地和他们开了一个撕心裂肺的玩笑”,在医院抢救的梁先生被心脏科医生宣布“梁先生不行了,您们去看他最后一眼吧”,当时全家都惊慌失控,女儿们都哭成泪人,相濡以沫的人生伴侣此时突然离去,梁太太心痛、无助到极致,但上天与梁家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突然病情又有了转机,医生不弃的给梁先生进行心外按压,多位医生的加入,大家又继续抢救梁先生,这时的梁太太再也控制不了内心的伤痛而痛哭起来······经历了死而复生,并且一家人齐心协力帮助梁先生渡过了危险期、恢复期,四十多天的努力,使全家人体会到家的完整,“看似最平淡无奇的拥有和幸福,也许并不理所当然,一切都是上天刻意的安排。”对于梁太太来说,曾经差点就失去爱人,这种伤痛永远不会被抹去,这种痛苦刻入心扉,同时这场苦难也是生命赋予他们的瑰宝,让他们更懂得珍惜和满足;任先生任太太为我们讲述了生死之间的相互信任,由于任先生是韩国人,在他心脏病突然发作导致休克时,任太太是当时他身边唯一的亲人,她感到自己责任很大,在签手术同意书时,她联系了任先生在韩国的父母,征求他们的意见,任先生的父母信任任太太,由她决定,同时任太太也权衡治疗方案的利弊,她选择相信专科医生的建议,为了这场紧急手术,医生牺牲了周日休息的时间,连夜为任先生手术,这让任太太感受到了“医生对生命的重视与承担,”经历了生死抢救后,夫妇俩坦言“未对死亡增加恐惧,却确实认识到生命的脆弱”;身为急诊室护士的甄太太,紧张的抢救场面见识了不知多少回,但面对自己的丈夫,面对躺在急诊室病床上的至亲,她真切感受到无助、悲伤,所幸的是甄先生在医护人员的不懈抢救中奇迹生还,并逐步恢复健康,经过这场变故,他们一家人改变了生活态度,甄先生的心境变得平和了,“以前他工作早出晚归,很少与家人共进晚餐,现在他很重视每天与家人一起吃饭,这样的相聚时光是最简单而踏实的幸福”,其实幸福真得很简单,她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很多很多顿饭,生活中每一个细小平凡的点滴都是珍贵的幸福;霍女士与伍护士作为医疗人员,亲身经历了被医生抢救的过程,她们感受到了生命无常,学会珍惜身边一切的人和事,学会善待自己,放下执着,并且感知到作为护士、医疗人员一定要有爱心和敬业精神,:“任何时候都要以病人为中心,就算他们抱怨您的时候,也要努力探究背后的原因,因为这时也许正是他们人生中最彷徨无助的时候”······
一个个感人故事,一个个生死抢救的紧张场面,一遍一遍地展现在我面前,死亡突然来到,最恐惧最心痛的是身边的至亲,无助、悲痛充满了周边,这时作为病者和家属,只能把希望寄于医护人员身上,也许病患对于医生来说,只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但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而言,即使一个很小的数据都会是百分之百的苦难,“患者与医者的关系,更像是种生命的托付关系”,在书中一位医生也说:“医者,生命的甘霖”,“生命就像一条溪流,而医生就好比天上的霖雨,”“霖雨偶尔可以影响溪流的活动轨迹,但不能改变自然的规律”,“霖雨只能让溪流更广更远,只能让它更洁净更充沛”,医生只是让人在生老病死之间活得好看、舒适一点;在康宁中心的护理人员,他们自称是“看守末班车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真心付出获得满足感,在康宁中心,每天都有关于生死的故事发生,有从容而温馨的,也有充满遗憾和哀伤的,有微笑,也有痛惜,而这里的护士们努力让别人的故事在结局部分尽量完满一点,遗憾再少一点,同时他们也从别人的故事中参悟出自己的人生。
其实死亡是人间最公平的,我们都会老去,死去,生命的终结是必然的,当参透了这个道理,我们才更要珍惜当下,以自身之力,努力地活着,“上一秒已经过去,下一秒充满未知,我们能把握的仅仅是此时此刻。”书中的每一个片段,感动着我,也激励了我,我希望自己能为安临疗护出一份力,加入“看守末班车”的行列中,和所有支愿者们一起努力为“这看似冰冷孤寂的末班车”增添一丝宽慰,给他们一点安心,希望他们在人生旅程的最后,能多一丝安详,少一些痛苦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