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时空之外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6-29 08:27:18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时空之外读书笔记

这本34万字的电子书,得来不易。我如饥似渴,一睹为快。用读小说的速度,用了4天时间,不求甚解,通读了一遍。

感受真切,来自于一份释然,一份觉醒。

(一) 多年后的释然


书中提起的“碟仙试验”,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对我说起的一次算卦。她说那次不是平常的推八字算卦,而是用萝(LUO音)写字算卦。每个去算卦的人问出问题,萝就会自动写出答案来。

母亲说,她想问我大姐能不能考上大学,当时萝写了一个字“上”。我为姐姐高兴之余,连忙问,我呢?给我算了没有?母亲说,也问了。问的是我长大后做什么工作,萝写了两个字“教师”。那一年我11岁。

当年,16岁的大姐考上了大学,真的应验了。可人生已半百的我,多次转换工作,却始终与教师无缘。

当教师,是我高中毕业时最向往的职业。那时候,老师待遇低,同学不理解我的想法。其实,我只是喜欢站在三尺讲台的感觉,喜欢跟同学交流分享,认为那是最幸福的事情。

阴差阳错,录取我的是劳动经济专业。大学第一节课,班主任让每个同学走上讲台做自我介绍,投票选出班干部。

班上29个同学,我是27票,第二名是21票,其他记不清楚了。记得同学纷纷说,你口才这么好,应该上师范呀。我微笑不语,心头的苦涩,又能与谁说?

大学毕业后,国企工作7年从统计员做到经济师,创业做毛线生意8年从不敢收电话费的小白做到给顾客量身定制毛衣的资深顾问,在上市公司工作5年从设备管理员做到人力资源主管,在民企工作6年从人力行政总监到营销总监,二次创业烘焙生意2年从人力财务总监转型到烘焙店主。

人生半百,我的人生故事仍在继续。教师这扇门,是否仍在向我虚掩?运用自己的专长和经历,开启自己的写作之旅,打造自己的社群圈,逐步影响更多的人,也许是早已注定的一段旅程?!

半生的努力和沉淀,历经的哀喜悲愁,进出自如的上班——创业——上班——创业,在不同场景下体会的快乐与挑战,都将助力我最终成为一名“教师”吗?

或者,在某个平行的宇宙,我早已梦想成真,用爱心和耐心浇注,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师!

读完“时空之外”,萌生这样的想法,心中终于释然。相信另一时空的“我”,会因为我在这个“物质世界”(书中词汇)的努力,有所感应,有所增进。同样不胜欢欣!

(二)深层次的觉醒


“时空之外”简介提到,这是本“非小说”的畅销书。赛斯,自称他自己是一个以能量为构成单位的个体,已不再用肉体示存。借作者的身体用声音表达,由作者的丈夫速记成书。抛开真实性的执念,丝毫不影响我对此书内容的欣赏与思考。

就如“红楼梦”,说是女娲补天多练一块石头,一僧一道镌上数字,空空道人受托抄写传世。曹雪芹批阅十年、增删五次而成书。抛开真实性的执念,丝毫不影响我对内容的欣赏。

“时空之外”一共22章86小节。从无形的“意识”写书开始,围绕着“转世”、“灵魂”、“梦”、“死亡”、“神”、“宗教”、“思想如何形成物质”等主题,用其理论依据,对以上主题进行阐述,并能自圆其说。

有限的常识背景,似懂非懂,只可意会中,帮助我把本书大略读通。比如:

1、物理学常识

    光的波粒二象性有助于我理解物质是意识的外化表现;“薛定谔的猫”试验有助我理解“无数心灵的种子”并存在“多重空间”。

2、全息理论

    有助我理解宇宙万物同出一源,一个”我”的精进可带来更多“我”的精进,乃至“我”生命原心的进化。

3、极小即极大

    有助我理解,透过一个原子的内部了解原子外的世界,如同站在地球瞭望星空的感觉。

4、五官感受法

    我们的五官,限制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眼口鼻舌生意都在有限的范围内开展的。更多的物质,看不见;更多的声音,听不到;更多的气味,闻不到;更多的味道,品尝不到;更多的触觉,是身体感受不到的。

整本书读完,与其说赞叹此书论述的精妙,不如说这本书通篇提醒我学会静下心来,内观反省,改变自己的心态、观念或行为,检讨自己的个性、脾气。

向内求去改变自己,内在意识的修炼,是获得力量改变现状的开始。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创造,欢欣与慈悲会不请自来。那一定是通神的状态,是最美妙的精神境界。


稻盛和夫

打个比方,如果把人的身体比作整个宇宙,那么地球就是身体上的一个细胞,而人类只是这个细胞中的一个微量元素。如果要人类理解宇宙,就好比让细胞中的一个微量元素去理解整个身体,那是极其困难的。                                                    ——稻盛和夫

造物主只是给了我们最初始的意志。所谓最初始的意志就是“万事万物都朝着幸福美好的方向进化发展”这样一种意志。                             ——稻盛和夫

这是我一次深层次的觉醒。今日重新翻读稻盛和夫的两段话,感触很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