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医生这个职业很神秘,很伟大,需要勇气、冷静和强大的专业知识。读这本书,就仿佛在听一位医生讲手术室的故事,真实的故事最能吸引人,让我们在字里行间了解到医生的故事,手术室里的故事,赤裸裸、血淋淋,扣人心弦,让人觉得很震撼。
韦斯塔比用十二个主题词展现了他的职业悲喜剧:家庭、悲伤、风险、傲慢、完美、欢腾、险境、压力、希望、韧性、惨痛、恐惧,每个片段都是一幕医疗探险剧。冷老师用八个词语对本书进行了导读:博览、医书、医生、作品、词语、人生、特别、尊重,我用三个意识来总结自己的感悟:
博览意识、专业意识
其实读《刀锋人生》和当初读《史想录》是一样的感受,都是从抵触到尝试到停不下来,看似非专业的书籍其实打开了自己的心,悄悄改变着自己的认知。冷老师提醒老师们,在专业阅读之外,要有大量阅读的空间供我们挖掘。简而言之,就是要多读一些专业之外的书。专业并不是一种束缚,重要的是要从专业走到更大的志业当中,能够把自己的专业丰富起来,把自己的专业做得更加饱满。张海波医生在序三中写道:心脏外科是医学领域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身处其中的我们,一定会沿着本托尔、柯克林、罗斯、韦斯塔比等教授们开拓的道路,努力探索,力争在技术创新和有温度的治疗上不断进步,担得起患者的性命之托。扎根课堂,不断反思,不断调整,力求专业、更专业,在此基础上,博览群书,增加阅历,让自己的人生更加色彩斑斓,做有趣的自己、有趣的妈妈、有趣的老师。
生命意识
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扣人心弦,都是一次甚至好几次高风险的心脏手术,都悬着一条人命,要么痊愈,要么死亡,牵动着一个生命和这个生命背后的家庭。
为了避开一只鹿打急转弯,短短几秒钟,那个快乐活泼、无忧无虑的摩托车女孩就变成了一只垂死的天鹅,像吸血鬼一样被钉在木桩上,在临死前,她对韦斯塔比低语道:能帮我告诉爸爸妈妈,我爱他们,我很抱歉吗?他们一直都不想让我买那辆摩托的。生命的脆弱,不堪一击,生死就在那么一瞬间,就连韦斯塔比这么伟大的医生也无能为力。
奥利弗是一个六岁的孩子,他得了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却用了六年的时间才诊断出来,在这之前,他因为步伐缓慢被质疑嘲笑过,因为没精打采被孤立过,甚至因为无法确诊被医学界拒之门外,但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始终没有放弃的妈妈,最终幸运的遇到了韦斯塔比医生。正确的时间来到了正确的地点,遇到了正确的人,一个濒临死亡的生命在韦斯塔比的手术刀下重获新生。
朱莉是一名护士,在和韦斯塔比做手术的过程中不幸被针刺伤了手,而这台手术的病人是HIV阳性。读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中国医生》里的一个片段,当新的病区建好之后,蜂拥而至的病人让整个病区乱作一团,有医护人员跌倒,手被玻璃刺伤,文婷医生大声地叫受伤的医护人员去做消毒处理,受伤的那位医务人员在操作台边恐慌地将大瓶的消毒水往伤口上冲洗,那一刻,比起心里的恐慌和可能被感染的风险,疼痛早已不是事儿了。朱莉在被刺伤之后虽然得到了及时、专业的救护,但这一次意外却还是让她慢慢滑向深渊,因为要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几个月甚至几年——她才会清楚自己安全与否。这于她来说就像是判了死刑。所幸朱莉在很多年后,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医生的手术刀下可能重获新生,也可能黯然消逝。生命是偶然的,只有一次,是可贵的,上帝不会让时间倒流,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珍惜生命,唯有爱惜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
在这些故事中,韦斯塔比医生是一个专业能力很强的医生,也是一个有温度、带有人文关怀的医生,他给予每一个病人希望,他从未不战而降地放弃任何一位病人,即使摩托车女孩一到医院就被死神夺走了,他也在尽量给这个女孩注入人性的关怀,让她少受一些折磨。张海波在序中写到:患者能够把生命放心地托付给你,允许你切开他的胸腔和心脏,其实是一种莫大的信任,这是生命的托付。
在这一点上,医生和老师有共通点,医生和老师都是面对生命的,但也有不同。面对生命,医生的反馈更快更及时,而教师的反馈有延迟。每一个学生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是百分之百,孩子走进学校,充满期待,也是带着全家的希望和寄托。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爱着老师,信任老师,亲近老师,模仿老师。我希望自己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他是天资聪颖还是调皮顽劣,用不同的方法去帮助他们,耐心地等待。平日里上自习课时,我喜欢去观察每一个孩子,前一刻他们中的一些可能还让我头疼,但他们又各有各的闪光点,想到多年以后他们会在不同的领域发光发热,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每一个人都那么阳光自信时,嘴角便会不自觉地上扬。我也愿意一直去相信他们,给他们鼓励和希望,不轻言放弃。
不论是医生,还是教师,对生命都应当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尊重生命,正如特鲁多的墓志铭所说的那样:“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喜欢这本书,享受阅读的快乐,打开了自己的心,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汲取成长的力量,又是一次酣畅淋漓的阅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