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子》读后感
作者:朱平
作为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很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与指导,但他的做法与大多数家长不尽相同。
叶圣陶喜欢看书,平时他也常常鼓励孩子们要挤出时间去看课外书。他允许孩子们随时到书架上拿书,至于看什么书,悉听尊便,他并不过多干涉,只要孩子们自己愿意读就行。
众所周知,叶圣陶是知名的作家,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他从不教孩子们写作技巧之类的东西,他只是教给他们两个写好作文的“妙招”。一方面,他要求孩子们勤于动笔,每天都要写一点东西,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另一方面,叶圣陶还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修改作文的习惯。
晚饭过后,他经常将三个子女聚在一起,教他们修改各自的作文。每逢这时,叶圣陶一会儿带着孩子们出声朗读文章,一会儿引导他们自己寻找问题,一会儿又在孩子们的作文上细致地批改。孩子们也时而静静聆听,时而热烈讨论,时而若有所思。在他的教导下,孩子们都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次,叶圣陶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就将笔头塞到他手里。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使,要想着人家接到手时,方便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用时还要把它倒转过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孩子听了,红着脸低下了头。
一个冬日的清晨,儿子走出屋子时没把门关上,叶圣陶就在他背后,开玩笑地喊道:“你怕把尾巴夹着吗?”孩子听了,连忙回头关上了门。
就这样,在父亲不时地提示下,孩子慢慢养成了进出随手关门的习惯。
叶圣陶告诫儿女,像递给别人东西开关门这样的事情虽小,但若懂得凡事为别人着想,就应该知道怎样做。
叶老的儿女成年后曾深有感触的说:“我们良好品格的形成与学识的不断增长,和父亲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读后感
这篇选文,我是在教学生们阅读时发现的,叶老是语文老前辈,他给语文教师留下一笔精神财富,他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和教学方法 很有价值意义,值得效仿学习。我对叶老这样的语文教育专家十分崇敬,也十分信服,尤其他老人家在写作方面,身体力行,他的”两个妙招“让我佩服。
如何教学生写作课?这篇小短文,向我们透露出叶老采用的具体方法,值得借鉴,有可以学习效仿之处。
多读、多写、多改 ,这三多,就是我读后最大的收获。而目前,恰恰是“三少”,症结在此,读的少,写的少,改的少。如果不吸取教训,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只会劳而无功,事倍功半。
“叶圣陶喜欢看书,平时他也常常鼓励孩子们要挤出时间去看课外书。他允许孩子们随时到书架上拿书,至于看什么书,悉听尊便,他并不过多干涉,只要孩子们自己愿意读就行。”
这段文字看出多读书的重要性,我们教孩子写作文,发现很多孩子不爱读书,一到写作文时,捉襟见肘,词汇量不够,所谓熟读成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读书,不输入,肚子里没有词汇,如何遣词造句,因此出现大量流水账式样的作文。用词干瘪,语言口语化,缺少文采,这些都跟孩子们读书太少,有直接关系。有的家长们说了,我孩子读书不少,就是不会用,茶壶煮饺子,肚子里有词,倒不出来。我以我个人小时候读书体会来说,确实如此,积累,摘抄,没少弄,可是一到写作文时,一样是抓耳挠腮,费尽了心力,写出来,自己不满意。现在总结一下,觉得自己小时候读书,囫囵吞枣,学而不思则罔,读书要多读,输入的多,自然积累得多,在自己语言仓库里暂时积存,早晚会派上用场,所以,重要的是先多多读书,多看报,不要限制孩子读什么,自由自在地读书,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有了读书兴趣和习惯,再规定必读书目。叶老的先“不过多干涉”即告诉我们教孩子自由自在的去读书,大有好处。
“他从不教孩子们写作技巧之类的东西,他只是教给他们两个写好作文的“妙招”。一方面,他要求孩子们勤于动笔,每天都要写一点东西,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
叶老教子女勤于练笔,写日记,每天都写,这种方法,应该教给学生,并且作为必须做的作业,这一点至关重要。我在最初教三届初中生时,做过实验,写日记,好处多多,学观察,学体会,每天都在观察写作,大脑触突细胞活跃,灵敏,所谓“用进废退”,大脑这部机器,越用越好使,越用越活跃,日记天天写,写每天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随时观察体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人、事、物,这样长期记日记,写作文,就有了平时训练的基础,到时候,就不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是“下笔如有神”,涛涛江水奔涌而出,毫不费力了!写的少,练笔机会少,一学期才写几篇作文,数量不够,如何达标呢?因此,建议语文老师,要求学生天天记日记,我认为很有必要。目前看,很多语文老师并没有做什么写日记的要求,也不检查,整天是讲阅读理解题,读的少,写的少,这样教语文,老师学生都劳累过度,实际学生并没有大幅度提高,累得够呛,所以,多写,是叶老教给语文老师的提高学生能力的金钥匙。学生主动了,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语文学科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动起来!才是学生写作文逐渐进步的最好方法和根本途径。
“另一方面,叶圣陶还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修改作文的习惯。晚饭过后,他经常将三个子女聚在一起,教他们修改各自的作文。每逢这时,叶圣陶一会儿带着孩子们出声朗读文章,一会儿引导他们自己寻找问题,一会儿又在孩子们的作文上细致地批改。孩子们也时而静静聆听,时而热烈讨论,时而若有所思。在他的教导下,孩子们都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读这一段,我体会到叶老修改作文的方法与众不同。我一般是自己帮助学生修改,叶老是和孩子们一起修改,这种当面修改的批改方法,很值得我学习,让孩子们自己逐个词,逐个句子,逐个段去修改自己的作文,会大有好处,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謀篇,叶老这种面批修改法,值得学习一下。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改”,我们学生很多都是敷衍了事,写作后不喜欢自己修改,写完交给老师改,老师不改,批改时写一个分数了事,或者批几句话了事,根本不会修改,如何能提高呢?修改一下,进步一点,要学会自己反复修改,是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根本途径。
还有就是后面两个生活小细节,他教育孩子尊重人,不要随便把笔头冲着人,不要留尾巴,不关门,那不礼貌,没有文明教养。他教育孩子养成文明习惯,走后要随手关门,看似小事,但是以小见大,我们很多家长惯着自己的孩子,不注意培养平时的文明礼貌习惯,叶老用自己的严肃又幽默的方式,告诫孩子,从生活细节教育孩子们懂文明,讲礼貌,懂得尊重人。这小细节实在是值得家长们和孩子们学习啊!
总之,读了《叶圣陶教子女》一文,感受颇深,体会到叶老教子女写作,是从多读、多写,多改的习惯入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源不深,无以流远;根不深,无以参天;教不学,无以提高;学不会,无以进步。目前的”三少“,读的少,写的少,改的少,如果不改变这三少,无以谈写作大幅度的提高,短时期可以应付一下,从长远看,从根本上看,还是要”三多”,才是叶老教书育人写作之真传也!
叶老,真不愧是中国最权威的语文大家,是我们语文老师和家长都值得效仿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