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杀死玛丽苏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8-09 08:30:20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杀死玛丽苏读后感

几篇短篇构成的短篇集,各种乙一讲着内容不相干,风格也全然不同的故事。

可爱的猿猴日记
内容算是看懂了,但是思想没太懂。而且后面连续九夜没有分段诶,这是为什么呀。

山羊座的友人
气氛有点压抑,可由于最后的结尾有些出乎意料以及没看懂,阅读过程中弥漫的,无法逃离的压抑感都轻了,脑海里只剩下这个结局为什么是这样。

我总觉得正常人应该都能看懂,但是我也同样无法说服自己对结局有疑惑,很棒的短篇小说,这个自杀的人是谁以及为什么其实没那么重要,但是问题横亘在这里让人好难受啊。而且我觉得没人能解答我的疑问,只有自己说服自己一条路。

一开始的校园霸凌其实并不是重点,但它又来了,日本文艺作品逃不掉的校园霸凌。

“我”家的阳台是个挺神奇的设定,似乎是一个虫洞,一个异类空间的入口。可以吹来小狗,吹来未来的报纸。有时候,开车跟着导航在深夜从繁华大道走入一条荒无人烟的乡村小路,当你惊异这里还有个村子,看到的所有光亮只来源于坐着的这辆车的车灯时,有点希望是不是就此踏入了另一个时空,或者就悄悄穿越一下另一个时空。其实可能就是路过了一个空荡荡的城中村吧。

电车行进中的响声与摇摆令人放松。内心被如此恐怖的话题充斥,身体却沉浸在阳光满溢的车厢中。闭着眼睛,依然可以透过眼睑感觉到树荫与光线的交替。光芒之中眼睑上的毛细血管透出来,一片橙红中隐约可以想象到那些像树根一般蔓延着……然后转瞬又是一片黑暗。

我好喜欢乙一对于一些景物简单的描写,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多华丽的描写都无法比拟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想象力太丰富的缘故。当经历的一切让人没有实感的时候,我能记得的,也就是阳光而已。

仪式每年举行一次,由祭司选出两匹山羊,一匹献给神,一匹献给阿萨谢尔。献给神的山羊会被杀掉,然后用它的血来赎罪。而献给阿萨谢尔的山羊,则要在祭司宣读过全体民众的罪孽之后,背负着那些罪孽被放逐荒野。

……

“找山羊来顶罪,人的罪孽就能消除吗?”

“嗯,因为山羊会驮着这些,全部带到荒野中去。不然的话,人类会承受不住沉重的罪恶。”

所以其实人的罪恶,是自己加给自己的罪恶,人的赎罪和原谅,也是自己原谅自己。

然后扯上一只悲情的山羊。

若槻直人的指甲碰到羊角的瞬间,发出了咚的一声,听起来入宫洞穴中落下了一滴水般清澈。

山羊转过头来,与若槻直人鼻尖相对。

一对横长的异样瞳孔。

若槻直人与山羊四目相望。“呀啊……”他打了个招呼,“外面的世界,好玩吗?”

山羊没有回答,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少年。

……

“那只山羊也是知道的,它其实无处可去。”若槻直人说道。

可能若槻直人就像那只羊,是赎罪的山羊,也是逃出动物园的山羊。山羊懂什么呢,看山羊的故事时,总觉得若槻直人和山羊一样纯净。

小镇的上空有一条浅浅的粉色的线。

仿佛用汲满了水的笔蘸着淡淡的水彩颜料在天空中画了一道。

那是大量的樱花花瓣乘着这条风的通路在飞行。

风掠过了小丘,掠过我的家,向着永无止境的天际而去。

这段是“我”和本庄望初识时候的回忆,就觉得写得很美。

眼前的这个小纸盒里,现在也还充满着她吹进的气息。

活着的最后一天,死去的几小时前,她的呼吸。

本庄望的结局。有点疑惑但完全可以接受的结局。所以是“我”误会了未来报纸报道的主角了是吗?完全没猜出来,所以还挺开心的。

宗像君与钢笔事件
是中田永一的笔名写的,虽然有解决谜团的部分,但少年少女青涩细腻的感情更加出色。

最终的结局有点小儿科了,好像是用烂了的套路,但宗像君一直都是邋遢惹人厌的形象,他颤抖着挑衅同学老师眼中的”乖孩子“时,其实会比白马王子型的英雄救美更感人吧。

杀死玛丽苏
这一篇真的很好看。

这讲的不是一个胖胖的不受欢迎的只沉浸于自己幻想的女生蜕变的故事,而是玛丽苏这种透着点贬义的幻想是怎样陪伴少女度过难熬的青春,怎样引导少女逐渐离开天真的童年,走上无法回头的成熟之路。

声音好听得像音乐一般。这是我十几岁时的愿望,我的梦,我孩子气的妄想,受众人所爱的万能的存在,也是令我忌惮的、导致作品世界崩坏的存在。这就是她。

2013年的乙一,已经三十多了,三十多的人怎么回忆起少年时代遇见的玛丽苏呢?要我写我的少女时代,感觉只能写出似是而非的猜想,长大了之后就再也不会有那时的心境了。

所以所有把童年和少年写得让读者能猛然回忆起自己丢失的情感的人,都好厉害。

无线对讲机
笔名山白朝子,这应该是个女生的笔名吧,可是小说里的“我”却是个父亲,所以前面几段看得好迷糊。有点灵异的小故事,写了一个死者与生者联通的可能途径。没死过的也没办法说清楚那些若有似无的联结是真实的还是幻想,反正一切解释不通的东西都可以用神神鬼鬼来理解。

火星漫天飞舞,转而变成冰冷的灰烬,然后像雪一样,纷纷落在我们的头上。

这里插播一下《箱庭图书馆》中第一篇的最后一句:

火星随风跃动,飘上虚空,冷却后又化为白灰翩然落下,宛如纷飞的雪花。

看来乙一很喜欢物质烧毁后的场景,然后不经意的出现在文章中的各种地方。

某件印刷品的下落
这篇探讨的是何谓生命吗?神秘的研究所运用3D打印制作人体器官和生命体,如果技术能达到,神经啊人身体的一切都能细致地重现,那么3D打印器官也是理论上可以实现的吧,如果器官可以实现,那么整个人体的复制也有机会完成。一般来说的克隆和3D打印有什么区别呢?克隆是从某个胚胎细胞开始培养的吗,需要机体自己长大?

文中的“我”是无法接受将还在跳动的生命烧毁这种工作,最终放弃高昂的报酬,并拼命抢救下一个印刷品,想为他安葬。

我个人不太认同安葬或者灵魂一类的说法,没有遇到过灵异事件,所以不太相信灵魂这种东西,也就无所谓是否安葬了。探讨是否存在灵魂,探讨什么是生命,探讨什么才算生命的结束,这类题材出现在各种未来科技相关的作品中。不管原作者的想法如何,其中必定会出现相信灵魂以及尊重一切生命的论点。也是因为克隆相关的伦理问题,正是无法确定何谓生命,所以才会有克隆人究竟算什么的讨论。我虽然不信,但是还挺喜欢看这类作品中各方思想的碰撞,能够给人很多启示,其中一些观点还是挺有说服力的。

夏娃·玛丽·克罗斯
署名是越前魔太郎,很精彩的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内容非常丰富,有种欧美推理的调调,读短篇能有这种沉浸其中的感觉很棒。

其中讲的人体乐器听着还挺恐怖的,演奏时还能听到人声吟唱的声音,演奏场所设置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有严格的筛选程序,参与者戴着面具穿着斗篷,中世纪悬疑剧的条件都包含了。

最后“我”完全无法找到夏娃的踪迹,这种把一个人活着的证据完全抹杀的情节出现在太多的作品中,放这里倒是相得益彰,但是看多了还是有点腻。乙一是专门研究了中世纪悬疑的套路吗,要素过多,既视感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