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民国的背影:那些人那些事》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4-11 08:09:21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民国的背影:那些人那些事》读书笔记

【写在前面】

本文题目即是这本书的书名,个人认为这本书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诸如胡适、梁实秋、林徽因、梁思成、闻一多、梅兰芳等学者大家的奇闻趣事;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冯国璋、吴佩孚、曹琨、韩复榘等军阀枭雄鲜为人知的另一面;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有影响力事件或鲜为人知事件的来龙去脉,比如新诗争辩、蔡元培大学区制改革、另一所西南联大华西坝、蒋介石的两个元旦等等。除了以上内容外,本书还在三部分中夹杂着早已让人遗忘的人和事,让读者认识民国不同的一面。如果以学术的形式研究民国历史,这本书不适合,如果只是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这本书值得推荐。

推荐指数:80分(满分100分)

民国(1912年-1949年)是个特殊的时代,有人这样形容他:“不旧不新又旧又新,不古不今又古又今,不中不外又中又外。”总而言之,民国时代特点突出一个“乱”字,梳理起来十分困难。

这本书令我重新刷新民国认知的部分:军阀们的另一面。

权力和地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从来都是魅力无穷,权力的巅峰虽然时刻鲜血淋漓,但攀登者依然趋之若鹜,野心和权欲战胜了对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畏惧,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吃螃蟹者。军阀们为了权力不惜生命,但他们亦有家国情怀或书生意气。

吴佩孚(1874-1939)是直系军阀的后起之秀,他是秀才出身,在北洋军阀(北洋军阀派系见图1)众多武夫中,学历十分罕见,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称吴佩孚为“学者军阀”。虽系军阀,吴佩孚仍有三件事令人敬佩。第一件事,五四运动时,吴佩孚认为民心即天心,士气即民气,向北洋政府呼吁:“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既非争权利热中,又非为结党要誉。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吴佩孚的通电给予学生们极大的鼓舞,彰显书生本色。第二件事,吴佩孚提出“四不主义”,即不做督军、不住租界、不结外人、不借外债。他对日本人妄图霸占中国的狼子野心深恶痛绝,日本人多次诱引吴佩孚出山组织伪政权,都被他言辞拒绝,这也使得吴佩孚的死因成为历史之谜。第三件事,吴佩孚私生活非常检点,曾经有德国女子向吴佩孚表达爱意,据说给他写了一封情书,吴佩孚以“老妻尚在”四个字回绝。

不单单吴佩孚,山东军阀韩复榘亦是秀才军阀。他执政山东时期,邀请韩漱溟进行“乡村建设”改革,普及教育,严禁毒品等;邀请何思源进行教育改革,秉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理念,支持何思源对山东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曹琨亦是直系军阀,虽然出身寒微,没有文化,但是却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日本人曾请曹琨执政汉奸傀儡政权,曹琨断然拒绝。当听到台儿庄大捷时,激动地一跃而起:“我就不相信,咱们还打不过那小日本!”那个时候曹琨已经年事已高,卧病在床了。

总结一句:人性是多面的,即使是军阀,也不会一无是处。


这本书让我对青岛这座城市有了新认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1928年5月,震惊全国的“五三”惨案发生后,原省立山东大学停办,南京政府将省立山东大学改为国立青岛大学,校长由杨振声先生(1890-1956,文学家、教育家,曾任西南联大校长,期间杨振宁在此求学)担任。杨振声师法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广聘名师,闻一多,梁实秋,老舍,沈从文,童第周,黄际遇等著名专家学者先后在青岛大学任教。

梁实秋先生初到青岛,与闻一多漫步街头,见到岛城三面环海,风光旖旎,处处绿荫葱葱,红砖碧瓦点缀其中,令人赏心悦目。在游览期间,梁实秋与闻一多搭乘马车,马车在经过有水管横穿的马路时,小心翼翼将水管举起经过马路。一路上如是三四次,也无怨言。这件事让梁实秋决定留在各方面条件还很简陋的青大任教。

当时青大人才济济,江青(当时叫李云鹤)也在青大学习过(半工半读),她选修了闻一多的《名著选读》、杨振声的《写作辅导》和沈从文的《文学概论》等课程。在这些大师们的熏陶下,江青的文学素养和英语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地提高。

总结一句,青岛不仅风光旖旎,地下水管道整齐,还拥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

这本书有好多名人的逸闻趣事,至今仍让人内心有波澜。

每每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我都会有悲凉之感,感叹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但是郁达夫的感情生活却是“一团乱麻”。王映霞是杭州才女,已有夫人的郁达夫一见倾心,写了无数情书和情诗(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二人开启轰轰烈烈的爱情,可是二人由于性格、年龄等原因渐生隔阂,最终在新加坡恶脸相向,分道扬镳。他们的儿子郁飞后来回忆说:“我的父亲是一位拥有明显优点,也有明显缺点的人,他很爱国家,对朋友也很热心,但做人处世过于冲动,以至家庭与生活都搞得很不愉快。他不是什么圣人,只是一名文人,不要美化他,也不要把他丑化。”

抗战时期,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辗转迁移至四川李庄,他们进行《中国建筑史》的写作。由于物资匮乏,他们不得不学着蒸馒头、煮饭、做菜,甚至还跟着当地老乡学习腌菜、做果酱。林徽因也在自家小院中种些蔬菜,去田野中采摘野花。那段日子清苦,却也能自得其乐。

总结一句,名家之所以为名家,是因为他们在做一件事时注入心流。

【写在最后】

读罢掩书,不禁感叹,大家都是普通人,历史也应该是普通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