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申辩读书笔记
说实话,看到这本书时,还以为只是以苏格拉底作为噱头,而引出作者对于哲学方面自己的理念。但当读完之后,才发现这真的完全只是苏格拉底的申辩。是对这一历史事件发生时苏格拉底申辩的话进行记录,同时,针对不同版本(如有柏拉图版、色诺芬版等)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作者通过广泛研读、认真对比作出真伪进行辨别,最后对于苏格拉底申辩的哲学意义进行探讨。
全书中,苏格拉底申辩的辩词内容并不多,更多的是对于一些词汇、译文内容进行注解说明。虽然主题内容并不多,但我读起来也非常吃力,一方面是对希腊(雅典)文化了解甚少,另一方面是对其历史及神话故事知之甚少。书中讲了苏格拉底被审判的原因,因为其得罪了政治家,而被以不信神、败坏青年等莫须有的罪名提起诉讼;在其申辩的环节,如果为逃避惩罚,他完全可以采用诉苦、装可怜的方式,但苏格拉底没有,为了坚持自己内心的哲学真理、为了践行神的圣谕,他将自己所做一切的目的娓娓道来,如果他换种方式去申辩,也完全不至于到达被判死刑的地步,但他反而反其道而行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激怒法官、激怒大众的方式阐述他心中的哲学思想,最后以赴死的结局来换取哲学对抗政治的胜利(只是他个人的胜利)。
面对指控
他认为本来没有这么多人讨厌他,而是因为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有诗人,演员,工匠刻意的抹黑,并且把这样的思想通过法律以及其他普及类灌输给儿童或者青少年,俗称洗脑。这样在这些人长大以后,他们也在传播苏格拉底是一个坏人,因为他们被影响了。在今天的审判上,苏格拉底孤立无援,并且说他坏话的人,其实不在场,也就是放在今天,可以说网爆,但是我们遭受了暴力,却没有办法找到施暴人。
苏格拉底面对的指控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信神
2.使年轻人变坏
3.为了牟利
面对这三点指控,苏格拉底一一做出了申辩。
为了谋利:
1.苏格拉底首先就他辩论是否为了获得金钱来进行申辩,他用自己的贫穷和智者学派的富裕来做出对比,并且嘲讽了向智者学派付费的人群,向大众阐述了自己的贫穷。
智者学派的当时一年的学费是五个米那,这相当于一个普通人工作一年的收入,这还是比较价格低廉的。相比较苏格拉底的免费,一切费用都非常昂贵。他本着有教无类的看法,说道:“无论他是老人,还是青年人,我都会愿意和他们交流知识”因为这是在认识世界。所以通过如上论述,苏格拉底的辩论不是为了谋取利益。
2.使年轻人变坏:
在申辩时,苏格拉底反问,如果我使年轻人变坏,那么是谁使年轻人变得更好呢?梅勒托斯沉默后说道,是法律,但是法律并不是天然就有的,而是由人去创造的,梅勒托斯无言以对,只能回答道,是今天的审判团,这些陪审员都是公民选举出来的,他们全部可以使年轻人变好。这句话本身就是病语,如果多数人可以让这个社会变好,只有一个人让这个社会变差,那么这个人可能早就被教育了,而不是公审。或者说,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人,他具有蛊惑人类的能力,那他应该是妖怪。
3.不信神
首先苏格拉底是相信神灵的存在,他在前面的申辩中讲到“德尔菲神谕”的存在。也就是代表着他相信有神的存在,当然由于时代限制,那个时代的人普遍认为神灵是存在的。但苏格拉底发现在一些事情中,发现了当前的神灵中,并不具备的能力,他在追寻是否有新的神灵的存在。在指控中,有一项名为“探寻天上和地下的东西”这在指控者看来,就是怀疑这个神灵,不相信神灵,而苏格拉底的探寻,旨在发现新的神灵,并不是不相信神。
第一轮申辩结束后,因为票数相差不大,只有30票,也就说,如果有30人投赦免票的情况下,苏格拉底就被无罪释放了。紧接着苏格拉底开始了第二轮申辩。他认为自己是来拯救希腊这个城邦的,而不应该被当作罪人来对待,因为有人要判处他死刑,他提出,如果要说惩罚,我希望是请我吃一顿好的。这在陪审团听来,真的是可笑滑稽。接着他又提出赔偿,他说,我一生清贫,如果你们要我赔偿的话,我大概可以出一个银币。这样的回答,让陪审团彻底愤怒,于是大多数人投下了审判票。而这个时候,才是苏格拉底申辩最精彩的部分。
他认为死亡不可怕,无非是两种结果,一种是无,也就是彻底消失在这个世界,另一种结果就是还有一个世界,无论是哪种结果,他都是问心无愧的,我们在这里从内容看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也有类似的场景。而真正让人害怕的应该是那些由于嫉妒和非议的人,是他们让苏格拉底走向了非正常死亡。苏格拉底讲到,他想活着有一千种方法,但他认为,只要是正义的,真理的。即使死亡又有何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