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作家那些事儿》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2-10 15:29:55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作家那些事儿》读后感

选这本书的时候,我只是草草扫了那几个白色的字——《作家那些事儿》,心里估计内容可能是关于一些文豪作家的闲情趣事,便带了回家。我压根儿没注意到题目的旁边还有八个黑色的小字——现实主义讽刺小说。

现在,我把它看完了,心塞塞的。

噢,这个感觉不太好。😔😔😔

文中的“作家”并非是我想象的名作家大文豪,而是一群由房地产老板、娱乐城老板或者其他行业的老板、某些大干部的千金、包工头、自封的美女作家等某市的作协成员们,当然书里的作家也包含了像“我”和猴子还有地摊诗人等真正爱好文学的“作家”。

它是一本现实主义讽刺小说。

嗯,就像这样:

为此我们对笋干的审美能力很有怀疑。记得当年笋干去报美术鉴赏班,带着他新认识的女朋友一起去应试。那个教美术鉴赏三十多年的教授指着笋干的女友问:“你女朋友?”笋干点了点头,很幸福地笑。然后那老教授继续说:“你不适合来美术鉴赏班,你还是去隔壁吧。”然后笋干带着一肚子疑虑来到了隔壁教室,看到了一块大牌子,“抽象艺术鉴赏班”。

当初对未来充满信心,所以选择了当文人。而如今感到这世界如此糟糕,所以就更加要当文人了。

我记得大学时候我有一次为了等一个喜欢的女孩子放学,在六月的太阳底下整整等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在见到那女孩子后说:“今天的天气真不错,我们去哪里吃饭?”我记得那女孩子说:“我和同学约好了一起吃饭的,改天再联系你吧,拜拜。”

随着笋干头上的水渐渐干掉,时间也一点点流逝,在此期间笋干去了三次卫生间,出来的时候头发依旧雄风如昔。我知道他在里面补过水了,然而几经折腾,他的头发已经跟丝瓜似的,软软地搭下来了。

这些片段写的幽默又讽刺。

但我选取的这几段还是对社会现象的轻描淡写,文章中有更多的对现实社会的深入的讽刺性描写……

就是这些描写与叙述让我心里一直堵得慌。


我突然发现,从自小上学到毕业工作,我就像一个包裹在泡泡里的人,和真正的社会一直有一层膜隔绝着。

我不知道是河姆渡写得太现实,还是现实本就如此讽刺?

猴子为了出一本自己真正想写的书(关于一个烤红薯的大爷的故事),打架,偷钱,想尽各种办法,羞愧,自责,几次进了局子……在穷困的生活中,他最爱的女朋友都为之付出了生命……

他终于出版了自己的书了。

他终于是一名有着自己的作品的作家了。

千辛万苦凑够了两万块钱自费把书出版之后,还要自己到街上去卖这书……

这样的结果也算是他的作家梦实现了吧。

陪着猴子卖书的第一天卖出了两本书,是这样卖掉的:

第一本是一个急匆匆上厕所的中年男子,看起来很有钱的样子,跑过来丢下钱拿了书就往公厕跑去。另一个是旁边卖红薯的老头,他听猴子说这本书是描写卖红薯的老头的,于是决定买一本来看,然而这本16块钱的书他只给了十块,外加三个红薯。

……

至于“我”呢?“我”的书是关于长征老红军内容的报告文学。随着猴子的书出版了之后,“我”的报告文学也随即出版,并且进入了书店。但是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开始疑惑,这还是“我”写的吗?

故事的结局是美丽的月月死了,笋干回老家开了杂货铺,“我”的书正式出版后对文学的热情也正式消退了,“我”也回了家并在老家的一家酒吧做服务员,只有猴子他还在这个承载了他们青春的城市里继续卖自己的书、等月月、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河姆渡写这本书,他想表达什么?我想书中这一段话可能是他的内心话:

真正的作家永远不会融化,真正的文学几千年来都一直不曾离开。在纷繁喧嚣的世界里,我总能看到一些被称之为人类的有良心的作家。他们的存在,始终让这个世界不曾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