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先是谈了两个系统一快系统靠直觉,慢系统负责推理判断且相对懒惰。正是由于快慢系统的不同偏好,造成了我们对待事物进行推理判断的错觉或偏差。
典型的就是启发式问题,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偏向用简单问题来替代。此外还有技能错觉,有的事情表达的越具体连贯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我们系统1只需一个理由就能运作,它不会深入思考这个理由的合理性,毕竟那是系统二进行的工作。
关于快慢系统的给我们判断造成误差问题,作者在另外一本书(噪声)有重点论述,不过噪声一书并没有此书信息量大通俗易懂。本书里面很多理论观点对于学金融的人其实并不陌生,特别行为金融。
行为金融里提到人并不是完全理性的,人类存在两大偏差,一种是认知偏差(此类偏差可以后天纠正),比如代表性偏差、可得性偏差就属于此类。另一种是情感性偏差,这种偏差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改变。比如过度自信偏差、损失厌恶就属于此类。
作者用大量案例论证了传统经济学的大前提“理性经济人”和现实中的自然人其实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我们过度自信、容易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受框架偏差的影响、甚至受绝对效应的影响。我们人类不是风险厌恶,而是损失厌恶。作者的前景理论说明了人在盈利的时候偏向于风险规避,人在亏损的时候反而对小概率事件有风险追求的偏好,深刻体现了我们散户在股市中的心理。不过作者也有给出解决方法,利用算法规则可以降低我们此类偏好,进一步说明了建立自己投资原则的重要性。
关于前景理论是本书精华,作者按盈利和亏损两种状态分别对人的效用感知进行了分析,其中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负效用急剧增加的。有些理论观点环环相扣、相互影响。比如“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既体现了框架偏差(frame bais),有有受到前景理论的影响。前者是正向效用边际递减,后伴随负向效用急剧下降,给人的感觉很糟糕。后者是先负向效用急剧下降,再相应恢复正效用。
作者在最后谈了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说明了我们会对过程忽视以及受到事物发展的高潮和结尾的影响,简称“峰终定律”。总体来看,本书专业性比较强,有统计学基础和学过金融的人会比较好理解些,加上翻译的问题,看着会有些拗口和吃力。对比作者另外一书(噪声),本书的可读性更强且兼具了适用性。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