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之前,就是看了几本书,《环太平洋1-2》就是其中的两本,现在我的腾讯书架上倒躺着N多本书等待着朕去预览与临幸,可那动不动就两三千页的体量,利用零碎时间也的确有点啃不动,进而造成看书一点成就感都没了,也就更加提不起继续看的兴趣,所以机缘巧合挑了几本短点的来改善改善,提振提振。几百页的电子书,也就个把星期就可以啃完,也多少有点了成就感。电子书上的几百页,其实已经是相当的短篇小说了。
《环太平洋》讲述的是一个科幻题材故事,类似外星人侵略地球故事,外星生命为了侵占以及改造地球以适合他们的生存,将地球替代他们行将就灭的母星,他们不断地侵略地球。不过不同于其他星际科幻题材,这次的外星人不是从天上来的,而是从马里亚纳海沟里蹦出来的,因为虫洞设置在这个区域,而众所周知,这里也是地球上两大板块挤压最严重,地壳最薄弱之处,也最能改造以及破坏地球。于是,先驱者造就及派遣了一批又一批怪兽前来侵略地球,蹂躏毁灭地球上的城市,屠杀人类,所最先侵略的必然就是环绕太平洋的地区,所以书名取名《环太平洋》。
后来人类为了抵抗怪兽的侵略,成立了专门的机甲指挥部,组织建造了巨型机甲战士进行抵抗,用人类大脑感应技术来操纵驾驶机甲战士与怪兽战斗,通过不断地战斗,不断地牺牲,不断地磨炼成长着抵抗队伍,也提振这抵抗者的意志与信心。
从第一部最后的反击一劳永逸的用核弹炸毁虫洞来根除怪兽入侵的通道,再到第二部中被先驱者利用无人机甲融合怪兽技术阴谋重开虫洞,引导外星怪兽的二次入侵,最后在富士山进行了决战,最后彻底挫败了先驱者的这个阴谋,人类再次取得了胜利。通篇读下来,也算畅汗淋漓,属于典型的美国特色小说。其突出的英雄主义风格,加上黑化反派人物的传统设定定位,都很美国味。因为出于避讳种族言论的话题,反派角色不大可能设定在有色人种身上,所以只能更多的是在同宗同色的白色人种上面,所以第二部那个被先驱者控制的白人科学家自然就成了最好的反派。故事讲得也比较新奇,悬念也不少,起码读起来代入感还是有的,情节上也没有太多拖泥带水情情爱爱的部分。所以感觉书还是不错的,加上还有现成的影视作品参考,因此读起来会很有画面感,这就是改编影视作品的好处,好的影视作品可以反衬出作品的水准,比如《胆小鬼》之于《生吞》。
暑期中古校长的《明日战记》一定程度上也勾起了尘封已久的机甲战士话题,从而也牵引出了这部《环太平洋》科幻题材电影,虽然两者差距很大,无论从投入还是回报,还是故事内涵本身等等,都不在同一个量级。不过无论如何也算是国产科幻的一次尝试,只是这古校长悲情路线这招恐怕今后无法再复制了吧。还好据说古校长在全国观众的帮衬下最终没有亏本,但这招也就只此一次,别无再用的可能了吧,也算耗费了古校长的不少观众缘吧。相比来说,科幻类型,我们对于欧美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哪怕是日本的奥特曼怪兽文化也差一大截。我们的动漫水平技术在专业领域人员的眼光来看,我们更是全面落后于欧美日等西方国家。这是客观事实,也无需避讳。有些事情,有些领域不是举全国之力就一定能迎头赶上乃至立竿见影的超越的,这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与积累,毕竟贫瘠的土壤上结不出太大的果,也只有在丰沃的土壤上才有可能结出某一位大师来。
相比于当下流行文学界的仙界、穿越题材,其实这也算是我们一种扬长避短的措施,但就科幻领域来说,无论是作品还是电影,我们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只是习惯了研究死人,向后看的民族,偏要让它抬起头仰望星空向前看,这着实也需要一点转变的时间。毕竟,两者民族传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培育民族性的环境更不同。
要超越必先模仿,要模仿必先了解,要了解必先学习,所以,更多的引入以及推荐科幻作品怕是要成为我们起步的第一步吧。
《流浪地球》虽然算是偶有一次小获成功,但也仅仅是一个小高潮罢了,光靠刘慈欣一个也实在是走不了太远的,至于其他的,都是些扯淡的挂羊头卖狗肉的垃圾东西,比如开心麻花的《孤独月球》,它能称科幻,请不要玷污了科幻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