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读朱自清的《匆匆》,虽有同感,但理解得还不是很深。如今年岁渐长,更觉光阴易逝。总想过好每一天,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因为疫情,所以有了大把时间做自己的事,我果断添了一些新书,好好补充一下这荒废了许久的阅读时光。《杨绛传》,《苏东坡传》,还有汪曾祺先生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都是我早就想看的,但因为手头的书还没看完,所以没有入手。我了解自己,一旦有了新书,就该喜新厌旧了。
早几年,我看过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当时特别向往书里描绘的那种生活,淡淡的,暖暖的,有一丝烟火气,又有十足的书卷气。也很喜欢她的文字,没有很长的句子,没有很华丽的词藻,真真实实,恬恬淡淡。不像陶渊明,太逃避太隐逸,还美其名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也不像杜甫,太悲愤太哀伤,强烈地讽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我先看的是《杨绛传》。刚刚看完,意犹未尽,历时两天半。虽没有做详细的笔记,但我还是把那些触动人心的句子呀,段落呀,画了出来。抬头看向窗外,偶尔一两只飞鸟慌张地掠过,那是才安顿好北方的家,着急去南方过冬的吧。光线一点一点暗下来,夕阳怕是早已落下了吧。但我心情很好,就像今天的阳光一样,明媚高远,安静祥和。
七八个孩子在门口的空地上追逐打闹,笑声,吵闹声,奔跑声,不绝于耳。我静静地看着,仿佛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谁不是一放学,就扔下书包,一溜烟儿就无影无踪了呢。之所以念念不忘,是因为那里不仅有童年的回忆,还有不谙世事的美好。我们羡慕孩童,但谁又不是从孩童一路走过来呢,只是我们一路披荆斩棘,早已忘了初心吧。
“有梦不觉人生寒”,这是杨绛先生一生最好的诠释。是的,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是她的现实梦,读书是她的精神梦,只要他们都在,再苦难的日子都能过得有滋有味。然而“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当让杨绛先生挚爱一生的钱钟书和阿瑗相继离去,所有的悲痛都积压在心里,撕心裂肺,“就像一个人要走很长的路,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突然来的变故之后才会成熟一样”,杨绛先生的人生之路,再苦再难,也要一个人坚持走完。她别无选择,所有人都别无选择。
人生就是这样,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一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在百岁感言中,杨绛先生说“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只有经历过人生的波澜,才懂得平淡的日子更为幸福,也只有经历过岁月的敲打,才更懂得生命的真谛。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