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人公韶华是一个出生在中国上海市的女子,家境优渥,但是母亲早逝,她为了逃离父亲的管束而独自生活在出租屋里,靠写作为生。男主人公章能才是一个知识分子,识大体,懂人心,体谅他人,做事有分寸,却因为他给日本人做事,所以注定他们的感情不能一帆风顺。
他们的开始和所有的爱情故事一样,都充满了浪漫色彩,两个人的初遇是以能才看到韶华的作品而主动去寻找韶华,而韶华也对他一见钟情,两人互生好感。能才送给他礼物,带她去高级餐厅吃饭,这一切都让韶华感动,终于,韶华不顾好友谷音反对把自己的一生交给能才。但由于时局的动荡,能才仓皇逃跑,留下了韶华独自承受外人的谴责、侮辱,一群人还把她好不容易营造的温馨的家打砸毁坏,但是她都默默的承受,因为她在心里已经把自己完全的交给了能才,可是当她收拾了一些简陋的东西去乡下寻找能才的时候,发现能才与乡下的房东太太早已暗生情愫,自己的一片真心却换来了对方的无所谓,所以心里倍受打击,欣然离开。当韶华的追随者余老板想尽办法为她筹到了两张离开上海的船票时,她却义无反顾的把自己的船票送给了能才,眼看着能才上船自己独自离开……。
可以说,韶华的一生都是为情所困,如果她没有对能才有这么深的情感,而接受余老板的追求,或者他们可以过上比较安定,比较富裕的生活,可是她还是在心里放不下能才,宁愿自己留在上海,面对以后种种的责难,而把安定的生活给了能才。
读完这本书,让我更加的体会到了女性对于情感的忠贞,或者就像作者所说的“人的第一部作品,往往不经意的流露出自身灵魂的告白。”书里边或多或少都有作者自己的影子,她也许更表明了作者三毛对情感的忠贞。
这本书中让我最佩服的是作者第一次写剧本,但是却考虑的非常周全。比如在人物出场时的哪个时刻需要插入什么样的音乐,拍摄的角度,是从人物的左侧或者是右侧或者是远方的第三个人物的目光开始切入,而且作者还画了一些图示来说明韶华房间的布局等等。这些都显示出了三毛的用心。
而且作者在每一小节都引用了宋词来作序,每小节的题目也都是从这个宋词里的引用的某一句。如“望断天涯路”这一小节,就引用了晏殊的词《蝶恋花》,“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下节,就引用了苏轼的《浣溪沙》……所以读者读起来诗意满满,这也显示出了作者的文化底蕴,让人不得不佩服。
每个人的命运都和国家息息相关,书中的主人公的确有才华,可是在动荡的年月,一些事情却身不由己。能才为日本人做事情,当然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而韶华也因为受牵连,死于文化大革命,韶华的好朋友月凤和男友小勇,却是在革命道路上牺牲了。读完此书,我不禁为自己能生活在盛世太平的新中国而感到幸运。
三毛的作品其实我也读了很多,更加了解作者。可能不认识三毛的人,对她有一些误解,认为她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认为她意气用事,为了追求爱情,像飞蛾扑火一般,不切实际,不够理性。其实我觉得这样的认识是十分片面的,她是一个对待感情忠贞不二的人,而且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并努力去实现,这种勇气也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她总能把最枯燥的生活过得充满诗意,比如她和自己的丈夫在撒哈拉沙漠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家布置得非常的独特,随便在外边捡一个垃圾,她都能把它变成艺术品。这是和她从小的这种艺术熏陶分不开的。还有她的内心是特别的善良,积极向上的,她对所有的人都是充满了善意,但她的善意不是滥情,比如说对父母充满感激之情,对一面之缘却需要帮助的人及时伸以援手。但是在遇到对她敌意的人的时候,她也是敢于去抗争到底,她就是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人。她的一生游历过很多国家,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让我们这些心灵向往去世界遨游,而又迫于现实无奈的读者们能够跟着她一起去畅游各地,这也是最让我佩服的。
从这本小说中,我也感受到了她的用心和严谨,虽然她有感性的部分,可是她也同时有着特别理性的部分。她就是这样一个拥有趣的灵魂的人,如果你爱她,就快来读她的作品吧!
作者简介:张娅娅,小学教师,喜欢看书,用心记录生活点滴。